水滸人物評價

 杭州畫室   2021-09-07 18:22   238 人閱讀  0 條評論
摘要:

水滸人物評價水滸人物評價(一):一、史進:誤讀江湖誤一生史進是水滸108將中第一個亮相的人物。一個鄉村少年,忠厚人家出身,原本與江湖無緣,先天缺少江湖基因。但他不是讀書的料,瞧不起鋤頭斧頭,喜好

  水滸人物評價

  水滸人物評價(一):

  一、史進:誤讀江湖誤一生

  史進是水滸108將中第一個亮相的人物。一個鄉村少年,忠厚人家出身,原本與江湖無緣,先天缺少江湖基因。但他不是讀書的料,瞧不起鋤頭斧頭,喜好整天廝混。在拳頭決定權威的年代,他的刀棒功夫成就了他在鄉間的江湖地位,全身刺龍,人稱九紋龍。當然這時候的江湖,只是他心中的江湖,一個波瀾不驚的世界,與真正險惡的江湖是兩碼事。

  能夠說,人在青少年時期構建起來的世界觀價值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未來的命運。史進就是這樣。他窩居在民風淳厚的鄉野,在沒有老虎的地方,他這只奔騰跳躍的“猴子”自然穩穩當當地做起了老大。平時行俠仗義,屢試不爽。但當他真正踏入江湖,他對江湖的誤讀使他吃盡了苦頭,人生歷盡磨難。

  按說,史進的生活環境與閱歷,決定了他并不是一個有多么高境界的人。殷實的家境,只有物質滋潤而沒有精神滋養,這樣的人,只能有一個狹隘偏執的世界觀。平時靠拳頭行俠仗義,也僅能在那一塊小江湖中好用。當然,對于他來說,如此終老鄉野也是一種幸福。但樹欲靜而風不止,個體的命運總是或多或少受大環境的牽引。

  史進被牽引而跌入真正的江湖風浪,起先是家鄉少華山附近聚了一幫綠林,他出于保百姓平安,或者維護他建立起來的江湖秩序而開始行動,此后的命運便與江湖糾纏在了一齊。少華山的二頭領陳達飄過史莊時被捉,大頭領朱武與三頭領楊春自知與史進拼命不得,便來到史進的莊前,跪倒在史進面前說,他們曾與老二陳達立下同生死的誓言,今送上門來只求史進一并縛了他們送官受死,以全忠義。這兩位綠林才真正懂得江湖之道,他們故意使出送上門的招術,刺激史進的神經,誘發他的“英雄情結”。史進是一個頭腦簡單之人,果然中招,好酒好肉招待了這幫綠林,陶醉在“惺惺惜惺惺,好漢識好漢”的虛幻江湖中。

  其實,當初史進若放了他們,從此井水不犯河水也就罷了,錯就錯在史進在自我構建的江湖中越陷越深。他的講義氣,逞英雄的價值觀與這幫綠林甚為投緣,來往得更加熱乎。可惜之后被人舉報到官府,落得個毀家而逃。他本來打算去投奔他的師傅王進,在路上他有幸認識了花和尚魯智深,怎奈魯智深鬧出個拳打鎮關西的風波,撇下他跑了,他又找師傅未著,只得回到少華山,退而求其次,落草為王。

  公正地說,在水滸中,這些綠林好漢并不可憎,甚至還有點可愛,畢竟他們有劫富濟貧,仗義行俠的一面,尤其在那個烏煙獐氣、無公正可言的年代,這一點顯得更加可敬。但史進忘了,在這個險惡的江湖里,只講義氣、逞英雄、一根筋,注定要吃苦頭的。比如他為素不相識的王義抱不平,得知其女兒被本州賀太守擄去,逞英雄的勁兒上來了,單槍匹馬去行刺太守,結果被捉入大牢。好在魯智深上了梁山后想起了這位以前路遇過的好漢,帶領一幫兄弟把他救出。

  史進被救上梁山,在108位好漢中排行第二十三,這么靠前的座次給于一向沒有什么貢獻的史進,讓人難以理解,如果硬要找理由,也許有兩個:一是他與其他好漢相比沒有什么惡習、惡行,人緣好;二是他率先帶了少華山的一幫綠林上山,擁有一支成建制的“子弟兵”吧。

  自進入梁山泊之后,史進開始有了歸屬感與安全感。人就是這樣,一旦少了憂患意識,可能糊涂心思就來了。在攻打東平府之前,他主動請纓先到城中做內應。他這一招是一石二鳥,一是為了立功,二是想找以前的相好,就是青樓女子李瑞蘭,準備事成之后帶她回梁山重拾舊歡。其實史進一生都不明白,江湖世界里豈能奢想真正的人倫歡樂?他備了千金不僅僅未能買到一笑,反而被李瑞蘭的家人告發進了大牢。更可笑的是,梁山暗中送來消息說月盡夜準備攻城,叫他相機配合自救。他老兄倒好,偏聽獄卒之言,把29日當作了月盡夜,提前一天行動,在牢中折騰來折騰去,自然無人來救,也暴露了整個攻城計劃。

  這幾件事注定史進難為大才,作為梁山集團馬軍八虎騎第七,此后也無什么功名建樹。在征討方臘中,他被方臘的一員戰將射落馬下,3000騎兵幾乎全部覆沒,一生為之奮斗的“替天行道”、“忠義兩全”,也許到死還不知何為天、何為道,什么是忠義二字。人生的悲哀莫過于此:一生所追求的,臨終也未能釋懷。

  二、魯智深:識人曉事知進退

  乍一看,魯智深是一個粗糙、瘋癲之人,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拳打鎮關西,大鬧五臺山,等等。其實不然,他決非等閑之輩。他原先是延安經略府種經略手下的一名軍官,之后老經略又把他推薦到兒子渭州經略府小經略處當幫手。能夠細想一下:老子推薦給兒子的人,能是平庸之人?再者,這樣一個粗魯之人背上竟有天生花紋,內秀之意自寓其中。五臺山方丈曾對別人數次說過,此人“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賜之以“智深”,當然有大智若愚的意思。

  先說魯智深的識人,他與史進、李忠三位好漢初次相遇是在渭州鬧市區,相遇時,打虎將李忠正在賣狗皮膏藥。他們三人識得后自然歡喜,便去酒肆小聚。但是李忠不識時候,他叫二位先走,自我再要賣一會狗皮膏藥。魯智深甚不耐煩,罵散了圍觀街人。在酒肆吃酒時,魯智深看見金老漢父女甚為可憐,掏出僅有的五兩銀子施舍,又嫌不夠,便欲向史進、李忠二位借銀子再舍,當他看見李忠摸摸索索地只拿出二兩,罵了一句:也是個不爽利的人。

  魯智深二見李忠,是在他被五臺山寺院的方丈推薦去東京大相國寺的途中。這時的李忠與小霸王周通在桃花山占山為王,李忠苦勸魯留下,此時魯智深雖然甚為落魄,但他明白李是不爽之人,決不相謀。兩位山大王在送別魯時很搞笑,他們的酒宴上擺了金銀器具,還哭窮地對魯說,山中拮據無盤纏相送,等會到山下劫點財物送給哥哥。當李與周兩位老兄撇下魯奔往山下搶劫時,魯智深這個氣呀,打散旁邊陪酒的幾個嘍羅,卷了桌上金銀酒器下山而去。也許在魯看來,這些乃不義之財,你搶得我也能搶得。

  魯智深行事粗魯,只限于小節,大是大非卻拎得很清,屬于曉事之人。他在大相國寺一認識林沖,便與之結拜為兄弟。林沖被高俅陷害發配充軍,魯在暗中不動聲色地觀察,并在林沖充軍的路上伺機救下了他。救下林沖后,魯的日子也不好過,高太尉派人追殺,他在逃亡中與楊志認識,二人合謀取了二龍山暫且棲身。在官軍進犯桃花山時,李忠求救魯智深,魯雖與李有過不愉快,但毫不含乎爽快應承。等他們合兵一處共上梁山后,魯看見了林沖,第一句話是:嫂子如何。這話可見魯之心細如發,非無情之輩。還有,他剛在梁山安穩了,又牽掛起了只有兩面之緣的朋友史進,正是魯智深對朋友的大情大義,才救了牢中的史進。

  在108將中,魯智深驍勇、俠義,剛烈,卻不枉殺無辜,“替天行道、忠義雙全”在魯的身上表現得最集中、徹底、準確。他在梁山排行第十三,位居步軍首領第一。若論戰功表現來看,他的座次還應靠前,只是對于視浮名虛利為糞土的魯智深來說,自然不會在意。也許他的排行沒有擠入前十元的另一個原因,是他愛憎分明,見不得浮淺市儈,易得罪弟兄。

  但是,梁山好漢能了身達命的沒有幾人,而魯智深算一個,這又得益于他善知進退。如宋江聚了108將以后,進官加爵的念頭又強了起來,說起了招安一事,魯智深便道:“只今滿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干凈?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能夠看出,他雖沒有什么文化,卻比有文化的宋江清醒得多。還有一次在征遼中,魯智深告假到五臺山參見師傅,求問師父前程如何,這證明他已開始厭倦戰爭廝殺,有了退隱江湖的打算。

  梁山的事業正在如火如荼之時,而只有他懂得進退與得失的關系。

  魯智深在擒得方臘后,按說立了頭功,是很高興的事,可他卻在錢塘江潮信中似有所悟。所謂潮信,就是說錢塘江潮來與潮去都是守信的,按時來按時去。這個潮信給魯智深以啟發:人生的起起落落,猶如潮漲潮落,皆是鐵定規律。于是他隨手寫下: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他死在了眾兄弟面前,是在人生高潮中欣然退場,應當說從容地主宰了自我的命運,較其他好漢之后在人生的落寞中而死,自然要高過許多。

  水滸中有一句:時人苦把功名戀,只怕功名不到頭??磥眙斨巧钍巧畹闷湮兜摹?/p>

  三、林沖:剛烈與柔弱并存

  看似剛烈而強大的人,往往其內心也會有柔弱的一面。林沖就是。在梁山,林沖算得上勇冠三軍、無人可敵的英雄之一。三打祝家莊、北面征遼、南討方臘等,曾立下赫赫戰功。他在梁山泊108條好漢中排行第六,位列五虎將第二。其實,他屈居大刀關勝之下,可能是關勝乃關羽之后??磥碓诹荷讲催@個江湖中,也繞但是門第觀念的坎。如論功績,尤其從梁山泊的基業建立來看,林沖所起的作用當屬無人能及。晁蓋、吳用等被官兵追殺逃到梁山泊,起初梁山泊的首領是氣量狹小、忌賢妒能的王倫,他是不可能收留晁蓋他們的,正是林沖殺了王倫,并力擁晁蓋為新首領,才使梁山泊真正成了納賢之地。再有,晁蓋死后,在推薦宋江做新首領中,也是以林沖為首的實力派起了作用。

  也許一個人的不幸,并不在于他有多么強大,而很有可能決定于他那比較柔弱的一面。林沖原是八十萬禁軍教頭,武功超凡,為人很好,按說應當有一個不錯的前程。但是,他之所以命運多舛,不能不說與他的柔弱有必須的關系。

  高衙內調戲他的妻子時,以林沖那剛烈的個性,應當施以一頓暴拳伺候,怎奈當他認出當事人是頂頭上司高俅的公子,其剛烈之性瞬時瓦解。這就是他的柔弱的一面。在禁軍教頭中,林沖的本事是數一數二的,太尉又看承得好,如果換了別人,就仗這點資本,教訓一下高衙內,給他些許厲害嘗嘗以斷其念頭,恐怕到時高俅想怪也難怪了??上В譀_的軟弱與忍讓不僅僅壯了高衙內的膽子,也給另兩個壞人以可乘之機。所謂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經驗常常告訴善良的人們,一個壞人想壞也難成氣候,怕就怕壞人成窩作案。英雄斗但是小人,就是指小人在做壞事時基本上是抱成了一團。因而英雄往往難敵四手。比如,此時的高衙內雖然賊心不死,但無計可施,他是橫的豎的都不及林沖,正是陸虞侯與富安的為虎作倀,設了“白虎堂”之計,才使林沖一步一步陷入苦難。林沖身陷白虎堂事件后被充軍,在充軍路上又倍受兩個解送的公差之折磨,這一連串的陷害,林沖是清楚的,對此他應當有所醒悟、奮起還擊,但是林的軟弱讓人十分失望,當兩位公差在野豬林欲置之于死地而被魯智深救下,他還代兩位公差求情,不讓魯殺了他們。

  那里不得不說一下陸虞侯。這位從小就與林沖交好,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設計要置好友于死地呢?看來遇人不淑,真是人之大不幸!好在,人間自有天理在:量大福也大,機深禍也深。陸虞侯到頭來機關算盡反送了自我的性命。

  林沖的柔弱表現還有很多,他被充軍到滄州,在大軍草料場殺了前來暗害他的陸虞侯與富安等人后,由柴進幫忙與引薦上了梁山,首領王充看林沖非等閑之輩,怕奪了他的位置,不住地勸林離開,而林總是低聲低氣地央求王充收留,并說:小人千里投名,萬里投主。林沖雖然不才,望賜收錄。當以一死向前,并無諂佞,實為平生之幸。不為銀兩赍發而來,乞頭領照察。

  這樣低三下四的語言,與林沖平時剛烈的個性比較猶為分明。

  林沖乞求滯留梁山泊到此還未了了。王倫最后出了一個難題,叫他三天之內獻上“投名狀”,就是獻一個人頭來。林沖又是委曲求全,冒雪下山打劫。第一天、第二天一個人影也未見著,當晚林沖仰天長嘆道:“不想我今日被高俅那賊陷害,流落到此,天地也不容我,直如此命蹇時乖!”

  林沖如此傷感、脆弱,還表此刻他投奔梁山途中,一次他在酒店喝悶酒時暗自感傷道:我先在京師做教頭,每日六街三市游玩吃酒,誰想今日被高俅這賊坑陷了我這一場,直斷送到那里,閃得我有家難奔,有國難投,受此寂寞!他越想越平不了心中怨怒,便在白粉壁上寫下:身世悲浮梗,功名類轉蓬。他年若得志,威鎮泰山東。好在這幾句雖透露悲涼、柔弱的一面,也不乏一股剛烈之氣。

  林沖投奔梁山,到之后留在梁山受盡了王倫的欺凌,弄得世人皆知。吳用在投梁山時,阮小二就對吳說:王倫那廝心地窄狹,安不得人。前番那個東京林沖上山,慪盡他的氣。從這一點看,林沖的柔弱一面可謂淋漓盡致。自古好漢都把“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掛在嘴邊,瀟瀟灑灑,不僅僅受不得窩囊氣且牛氣沖天,而林沖柔弱的一面,有時卻讓他牛不起來。

  林沖的結局也讓人心生悲涼,仗也打了,功也立了,將要到擺功討賞、衣錦還鄉時卻得中風,在杭州六和寺中養病半載便過世。

  有句古話:天妒英才。看林沖的人生結局,也許一半在天,一半在已。

  四、柴進:在梁山客串了一把

  柴進讓人捉磨不透。按我的理解,他開始是一個花錢買天下的人物。林沖在充軍路上,曾聞路邊酒店一店主介紹柴進,說他是大周柴世宗子孫,他們周家天下是讓位于宋家的(所謂陳橋讓位)。這個柴大官人專一招接天下往來的好漢,并有囑咐:“如有流配來的犯人,可叫他投我莊上來,我自資助他”。

  柴進結交天下好漢、“萬里招賢名振”比較好理解--------有的人天生有仗義疏才的嗜好,可為何又個性要資助那些犯人呢?大凡犯人肯定與朝廷有芥蒂,甚至持不一樣政見者大有人在,他卻專此示好,顯有圖謀天下之嫌。再聯想到他是龍子龍孫,在講究皇位正傳的年代,他有此念想也不能排除可能。還有,梁山泊是反朝廷的前沿陣地,它的興起與柴進密不可分。起初王倫占梁山為王,就得到了柴的大力資助,之后柴又推薦好漢們一個個上山,這樣不遺余力地支持梁山泊發展壯大,以與朝廷抗衡,其“動機不純”昭然若揭。

  這樣懷疑柴進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書中說他是“能文會武孟嘗君”。孟嘗君何許人也?有名的戰國四公子之一,曾在齊王為相,聯合韓、魏先后打敗楚、秦、燕三國,并做過秦相,魏相等。柴進既然似這樣的雄才大略之人,做“花錢買天下”的美夢自然不奇怪了。

  有一個細節值得玩味,尤能說明柴進的“仗義疏才”其目的性很強。武松未在景陽崗打死老虎之前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清河縣小卒,因打死了人慕名投奔柴進,但是并沒有得到重視,由于害瘧疾,擋不住夜間寒冷,他便把一锨火在廊下取暖。正巧此時宋江殺死閻婆惜投在柴進處喝酒,酒后凈手飄過廊下,不留意碰翻了火,惹得武松要與之動手。在爭執中,武松還借機暗諷柴進“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沒有成名的武松被柴進如此冷落,可見柴進只有對那些以后能助其打天下的英雄才恭敬有加,反之,也是敷衍了事。

  既然柴進的目標是向老趙家索還天下,在梁山還沒有做大做強之前,他是不會輕易上山的,并且他也要等待時機,去了梁山就得順理成章地坐第一把交椅。不然就沒有辦法解釋,他送且勸了那么多英雄好漢上山,自我卻始終留在后方。所以,柴進在其叔柴皇城的花園被強占事件中陷了進去,因李逵殺死了高唐州知府的小舅子而被逼提前上了梁山,確屬自我意料之外。

  在這個突發事件中,還能夠看出柴進對所持有的丹書鐵券甚是自信,對鐵券的迷信其實就是對自我身份的過分看重。比如他對高唐州知府的小舅子殷天錫找上門來搶奪花園道:“直閣休恁相欺!我家也是龍子龍孫,放著先朝丹書鐵券,誰敢不敬?”更為可笑的是,當李逵殺死了殷天錫,他還不溜之大吉,竟然理直氣狀地去知府說理,結果被知府高廉痛打一頓收監。

  這個突發事件把他的計劃打亂,他被梁山好漢們救上山后只位列第十,做了掌管錢糧的頭領,也就是總后勤部長??上攵@個位置有可能讓他失落之極,他基本上就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在梁山泊也就是客串客串罷了。再說,這個總后勤部長的位置也是非他莫屬,在他上梁山后,從家里就一次性帶出20余車家財充了公。

  說他在梁山只是客串是有必須道理的。雖然他武藝高強,很少主動沖鋒陷陣,只隨宋江到東京活動了幾次關于招安的事,如果論他在上梁山后做得最有亮點的事情,也就是在討方臘時,他主動請纓去方臘老巢做臥底。關于這點也好解釋,以他的能耐,在看似最危險的地方,其實是比較安全的,沒有戰場上的刀光劍影和千駑萬箭,也從不與梁山聯系,只要假戲真做就行了。就連之后柴進出此刻雙方對陣的戰場上,把宋江他們都搞糊涂了,究竟這個柴進還是不是我們的臥底。

  柴進在臥底時,憑他的機敏學識,不僅僅博得了方臘的重用還招為附馬。當他的戰友們在沖鋒陷陣一個個倒下去時,他也許此時此刻正沉迷在溫柔鄉里呢!當然柴進在討方臘中還是立了大功的,正是他在戰場上反戈一擊,搗毀了方臘的老巢,給方臘以致命一擊。

  最后柴進在朝廷論功行賞時做了滄州都統制,未到半年他就不見了蹤影,這貼合他的志趣,小小的地方官根本不放在他的眼里。他到哪里去了呢?有人說他求閑去了-----未必如此,也許他又在繼續他的原計劃,籌謀“花錢買天下”去了。

  五、

  不太靠譜的楊志

  有一點對青面獸楊志是認可的,就是善于動腦子且武藝高強。他在梁山好漢中排行第十七,位居八虎騎第三,這一點足以證明他非平庸之輩。但是,以梁山集團的“替天行道”、“忠義雙全”兩條標準來衡量,他是不太靠譜的。

  楊志是三代將門之后,年輕時曾應過武舉,做到殿司制使官,由于官宦之家的熏染,他滿腦子都是光宗耀祖、封妻蔭子的世俗思想。如此勢利之人,怎樣能和“替天行道”、“忠義雙全”沾得上一點邊呢?

  他以前與10個同事從太湖邊押運10擔花石綱回京,也算時乖運蹇,唯獨他押運的那擔花石綱,在過黃河時遭風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綱。其他9個同事高高興興地押著貨赴京請賞去了,他這個倒霉蛋因怕挨懲罰溜號跑了。與其說跑了,倒不如說他搞起了“堤內損失堤外補”,憑過人本領打家劫舍搞來一擔錢物,準備回東京活動再謀個差事,東山再起。不料在梁山泊邊上,被剛上梁山的林沖截住,此時無路可投的林沖是急于留在梁山,拼了老命要取楊志的頭作為“投名狀”敬獻,兩個人于是打殺起來。這兩個人也太搞笑,真驗了“窮鬼殺叫鬼”的老話。

  好在王倫看出楊志武藝了得,欲收留于梁山,勸阻了林楊二人的打斗。這當然是一廂情愿,楊志這么一個迷戀官場的人,十頭牛也不必須拉得回來。楊志很聰明,他對欲挽留他的王倫說:重蒙眾頭領如此帶攜,只是灑家有個親眷,此刻東京居住。前者官事連累了他,今日欲要投那里走一遭,望眾頭領還了灑家行李;如不肯還,楊志空手也去了。

  楊志這一席話真是有柔有剛、入情帶理,叫王倫抹不下方皮,只好放行。

  人啊,有時候真是繞不開宿命。你倒霉時,能夠說霉運跟著你跑,揮之不去。楊志就是這樣。他到東京把一擔財物也送出去打點了,還是被人家趕了出來,連盤纏都沒有了。他在街頭賣祖傳的寶刀時,又被一個潑皮牛二糾纏上了。楊志怒起殺了牛二后,又被官府捉拿收監。

  當楊志被充軍到北京大名府,他的一身好功夫總算幫了大忙,被梁中書留用,再一次心滿意足地當起了幫兇。為什么說是幫兇呢?梁中書乃有名的奸臣、貪官,楊志不遺余力地為他賣命而成了他的心腹,不是幫兇還能稱之為什么呢?并且,梁為其丈人蔡太師慶生辰,搜刮民脂民膏,擬送十萬貫金珠寶貝(這是第二次了),派的就是楊志押送。而這一次押送方案的制定,其主要出謀劃策者也是楊志。

  “有奶便認娘”的楊志,怎樣圈也圈不到英雄好漢之列。

  一生想在官場上混的楊志,其霉運在短暫的中場休息后,再一次向他招手。他在押送生辰綱的路上,晁蓋、吳用等七雄設計劫了生辰綱,這一次總算徹底斷送了他的官運。說他不算英雄好漢,是他丟了生辰綱立刻想到了自殺,準備躍身跳下黃泥岡,來個一了百了。大凡英雄好漢,皆能拿得起放得下,就是普通人的自尋短見,人們除了憐憫還會以“好死不如懶活”而輕之。

  也許在楊志看來,官運葬送了,人生就沒有了好處,生命就到頭了。這樣的人,又如何能活得灑脫,逍遙于江湖之上?如果說楊志還有一點英雄氣,也就是他往黃泥岡下躍身一跳準備自殺時,猛然醒悟的一番話:“爹娘生下灑家,堂堂一表,凜凜一軀,自小學成十八般武藝在身,終不成只這般休了!”

  楊志綽號為青面獸,這一點也有些說頭。大凡獸者,無情無義之稱謂也。細細研究,楊志也屬無情之人,王倫收留他時,他曾借口東京有親眷--------這一點相信不假,出身官宦之家,且少年得志的楊志,即使沒有三妻四妾,一個美夫人肯定少不了的。但是,他到了東京只想到謀求升遷,并沒有說他看望夫人之事。再者,108條好漢聚齊梁山,不少人活得滋潤起來之后,都想到了接家眷,連傻李逵都吵著要接老母,楊志為何無動于衷呢?

  楊志還有些無賴。他丟了生辰綱在逃亡路上,曾騙了操刀鬼曹正老婆的酒肉吃,當問他討錢,他還一本正經地說,權當賒欠,下次再還。真是不靠譜!一個過路之人怎樣扯也扯不到賒欠二字。若是英雄好漢,就光明正大地討要一些酒肉吃,也比這樣騙吃騙喝后再耍無賴相要好看些。

  好在曹正聞得其名,資助了他,并與魯智深他們三人合力占了二龍山,幾經轉折,率一幫兄弟上了梁山。楊志入伙梁山后,也沒有什么大的作為,尤其在梁山好漢們苦攻方臘時,他卻病倒了,不久即死于丹徒。一生想光宗耀祖、封妻蔭子的楊志,到頭來四大皆空。

  六、為梁山而生的劉唐

  劉唐上梁山,真是找到了歸屬感,他天生是一個梁山性人物。無欲無求無思想,來世上走一遭,就是圖一個灑脫自在,講一個意氣相投。有酒醉個痛快,有氣出個利索,眼里揉不得半粒砂子。

  他自幼闖蕩于江湖,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專愛結識性情中人。當他聽說梁中書送十萬貫錢財與他丈人蔡太師慶生辰,風風火火地投晁蓋而來,擬游說晁蓋一齊劫得生辰綱。在途中他夜宿靈官廟,天氣又熱,也許這老弟是一慣做派,脫個赤條條睡在供桌上,把身上的破衣裳團做枕頭便呼呼大睡起來,恰巧被負責夜巡的縣都頭雷橫撞著,當賊給綁了。

  雷都頭捉了人后,想到附近晁蓋的村莊揩點油水,弄餐夜宵再回----權當下基層補助。晁蓋此時是莊上的保正,看見上頭來人了,當然全情接待。他乘雷都頭一幫人在喝酒時,好奇地想看看捉的是什么人,如此這般便認識了劉唐。

  晁蓋與前來投奔他的劉唐私下講好,對雷都頭說他是多年未見面的外甥,蒙過了雷都頭。在糊弄雷都頭的時候,便能看出劉唐確實是走南闖北的人,在與晁蓋演雙簧給雷都頭看的過程中簡直滴水不漏。

  劉唐因鬢邊有一朱砂胎記,被稱之為赤發鬼。這個外號不主要是指他的毛發紅得難看,像鬼一樣丑陋,可能是暗含他忠勇直率的外表下,還有自我的一套小九九、鬼精明。他在游說晁蓋劫生辰綱時說了三個理由:一是說梁中書去年也送了生辰綱被人中途劫了,到今也沒有破案,意思是哥們不要怕;二是說“不義之財,取之何礙!便可商議個道理去半路上取了,天理知之,也不為罪。”意思是勸晁蓋不要有負罪感;三是先給晁蓋一頂高帽子,說他是個真男子、武藝過人,并不適時機地亮出自我的本事:休道三五個漢子,便是一二千軍馬隊中,拿條槍,也不懼他。意思也很明白,給晁蓋增添成功的信心。

  這三點理由,句句針對晁蓋的心窩子,能說劉唐不鬼精明?!其實在這三點理由之前,劉唐還給晁蓋一頂更高的帽子,他說:“往往多聞哥哥大名,不期有緣得遇。曾見山東、河北做私商的,多曾來投奔哥哥,因此劉唐敢說這話?!边@頂高帽子給了一向講意氣的晁蓋,叫晁如何抹得下方皮而讓劉唐失望呢?

  大凡在江湖上飄的人,不僅僅有鬼精明的一面,可能更重要的還是率性而為、坦坦蕩蕩。這樣的人才能讓人吃得準,容易親近。

  劉唐的直率、嫉惡如仇,其表現之一就是向雷橫討銀子。晁蓋留得劉唐,不僅僅以認外孫的理由,還向雷橫打點了十兩銀子。這讓劉唐很不舒服,他在房間里越想越憋屈:雷橫那廝平白騙了晁保正十兩銀子,又吊我一夜。想那廝去未遠,我不如拿了條棒趕上去,齊打翻了那廝們,卻奪回那銀子,送還晁蓋,也出一口惡氣。那里能夠看出劉唐確實不是好惹的主,得了巧,還受不得一絲委曲。

  劉唐拿一把刀追到雷橫就要討回銀子,雷當然不肯,兩人就爭吵并打將起來。在爭執中也比較搞笑,雷橫道:我自好歹搠翻你便罷!劉唐卻拍著胸前叫道:“不怕!不怕!”一個憨態可掬的劉唐呈此刻人們面前。

  晁蓋、劉唐與吳用等七雄設計在黃泥岡上劫得了生辰綱,然后躲避官府追捕上了梁山,這第一桶金的掘得,為梁山初期的發展,也許能夠說是功不可沒。而其功勞簿上,劉唐無疑值得大書一筆。

  劉唐是為梁山而生的人物,上了梁山后,可謂如魚得水。他是一個地地道道、十分忠實的“革命馬前卒”,指哪打哪,不講條件,絕不含糊。這種品質也許只有長期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才容易養成。梁山集團的戰斗力強,攻無不克,它并不是像有些政治軍事集團那樣憑強大的政治思想攏絡人心,凝聚成合力,關鍵是有劉唐這樣一大批忠勇純樸的人,自覺地成為了可靠的中堅力量。如劉唐在風頭最緊的時候,去縣衙會宋江送錢財;在梁山力量薄弱的初期,是他與林沖合力抗擊官兵,守住了梁山;以及之后火燒高太尉戰船等。

  他基本上算是梁山泊的元老級人物,但隨著好漢們的陸續到來,他的排行座次一降再降卻毫無怨言。在108個好漢中,他排行第十九,步軍十頭領之第三。

  方臘集團確實是梁山集團的克星,多少梁山好漢葬身于此,劉唐也沒有例外,在攻打杭州潮門時,他一馬當先,單槍匹馬往前沖時,墜于護城河閘板之下而死。赤條條一個人來到世上,又赤條條地走了,了無牽掛,來也灑脫,去也悲壯。

  七、朱仝:有勇有謀、有情有義

  梁山好漢中,勇有余謀不足的人多,義濫情乏的人也很多,而相比之下,有勇有謀并且有情有義的朱仝,尤其顯得難能可貴。

  梁山泊附近有個鄆城縣,朱仝就在縣尉當巡捕都頭。他出身富裕人家,形似關羽,人稱美髯公。晁蓋等七雄劫了生辰綱,正在他的治下犯事,他在奉命去莊上捉拿疑犯晁蓋時卻陽奉陰違,用計放過晁蓋一馬,使他逃上了梁山,此其一。

  鄆城縣押司宋江助人為樂時無意之中得到閻婆惜的投懷送抱,做了他的小妾,本來算一件好事,既博美名又得美人。但是禍福的轉換實出宋江的意外,梁山送給他的感恩書信被閻婆惜發現,此時已經紅杏出墻而無意委身宋江的小妾,以此要挾宋江,欲告發他通匪,宋江一怒之下殺了她。事發后朱仝又奉命去宋太公莊上捉拿宋江。按說三四十人搜查一個小小的宋家幾遍都不見宋江的人影兒,他極有可能逃走了。但是朱仝胸有成竹,他叫人守著門兒自我又進去搜查。原先他以前與同事宋江喝酒時,酒后的宋江說出了家里供佛的床下有個地窖,他斷定宋江躲在里面。果如所料,他找到了地窖里的宋江。

  朱仝找宋江并不是要捉他,而是提醒他趕快逃走。他說:此地雖好,也不是安身之處,倘或有人知得,來那里搜著,如之奈何?也許朱在暗示他:你宋江以前與我說過此處,指不定對別人也說過,你掂量掂量吧!可見朱仝思思考問題不僅僅是很周到的,也確實為朋友著想。

  朱仝心思縝密,也有情有義。他的老搭檔雷橫,一次到戲院子里看戲,當戲子白秀英來到他面前討錢時,他忘了身上帶錢,白秀英的父親白玉喬就在眾人面前嘲笑他,旁邊人說這是雷都頭,他故意說成是“驢筋頭”。有頭有臉的雷都頭當然受不了,揪住白玉喬,一拳一腳,便打得唇綻齒落。雷橫闖下大禍后被發往州府治罪。在押解的路上,正是朱仝乘機放了雷橫。朱仝對雷道:兄弟,你不知,知縣怪你打死了他婊子,把這文案卻做死了,解到州里必是要你償命。我放了你,我須不該死罪。況兼我又無父母掛念,家私盡可賠償。你顧前程萬里自去。

  把自我的問題說得很輕而把朋友的事情看得很重,這樣的肺腑之言,能不讓人動容?大凡朋友,往往是同富貴容易而共赴禍難難也!有朱仝這樣重義氣的朋友,實屬三生之幸!

  朱仝放了雷橫后被刺配到滄州牢城,好在知府看朱一表非俗,貌如重棗,美髯過腹,十分喜歡,便留在府衙聽用。一次,知府的四歲小兒與朱仝去看河燈,恰遇已入伙梁山的雷橫,雷橫是專程來請朱上梁山,同行的還有吳用、李逵。吳用對朱仝說明來意后,朱仝卻道:“先生差矣!這話休題,恐被外人聽了不好。雷橫兄弟自犯了該死的罪,我因義氣放了他,出頭不得,上山入伙,我亦為他配在那里。天可憐見,一年半載,掙扎還鄉,復為良民。我卻如何肯做這等的事?

  也許在朱仝看來,做一個平頭百姓,本份做人,安身立命才是根本之道。從這一點也能夠推見朱仝并非江湖型人士。但是朱仝哪知吳用他們是有備而來,先禮后兵,志在必成。李逵按照預案殺了小衙內,斷了朱仝的退路。朱仝最后被逼上梁山。

  朱仝在被逼上梁山這一事件中,也能充分感知朱仝是一個有情之人。當他得知是李逵殺了小衙內,三番四次找李逵拼命,罵他太歹毒。就是在不得不上梁山時,也提出了一個條件,要李逵不得留在梁山。李逵被逼無奈留在柴進家里。但是之后李逵替柴進打抱不平,殺了高唐州知府的小舅子,又不得不逃回梁山,朱仝在山上看見了,立即又要與他拼命。朱仝能為一個不太相干的無辜生命被殺而如此大動肝火,以命相博,朱仝豈能不算一個有情的好男兒?

  朱仝在108將中排行第十二,馬軍八虎騎第六,在數次大的戰役中功績顯著,戰中即得升賞,實屬少數。征討方臘歸后,被朝遷授保定府都統制,只有朱仝在保定府管軍有功,后隨劉光世破了大金,直做到太平軍節度使。

  人拼其一生之搏,總是在人生最后的時光見得分曉。朱仝的人生結局算是比較完滿的。也許這樣一個有勇有謀、有情有義之人,天不佑之,天也不公?。?/p>

  水滸人物評價(二):

  《水滸傳》人物評析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小說,它生動地描述了梁山好漢們從起義到興盛再到最終失敗的全過程,個性是透過寫眾多草莽英雄不一樣的人生經歷和反抗道路,鮮明的表現了“官逼民反”的主題,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傳奇。

  經比較,盧俊義應是梁山武功第一。盧俊義與林沖師承周侗,林沖是梁山上的五虎將,精通槍棒,立刻和徒步功夫都很了得。盧俊義是棍棒天下第一,他出生顯赫,原為宋朝御遼將軍,之后到河北做了員外,這也是宋江長叫盧俊義員外的原因。晁蓋征討史文恭時,史文恭20回合戰敗秦明。秦明也是五虎將,功夫一流,可見史文恭武功之高,而盧俊義有活捉史文恭,足以說明盧俊義武功是梁山第一。

  最有心計的人是宋江,要不也不會做梁山第一把交椅,他心計太深,陰險狡詐。晁蓋攻打史文恭時,只帶了林沖、秦明幾個人去。最后不幸被史文恭射死。宋江明知史文恭是悍敵,卻不自我領兵出戰,而晁蓋有難時,他也沒及時帶兵援助。

  隨后,經過三打祝家莊,出兵救柴進,梁山聲勢甚大。之后又連續打退高太尉三路進剿,桃花山、二龍山會和,同歸水泊。最后,總共擁有一百零八個頭領,排定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座次。

  最大的陰謀家還是朝廷。應對梁山義軍越戰越勇的形式,朝廷改變策略,派人安撫,于是,在宋江等人妥協思想的指導下,梁山全部理解招安,改變趙宋王朝的軍隊。統治者還采用“借刀殺人”的策略,命令梁山好漢前去征遼,幾經征戰使得凱旋;之后又奉命至江南,征討方臘。結果方臘被打敗了,義軍也傷亡慘重,一百零八將死的死、殘的殘、隱的隱,只剩下了二十七人,這些幸存者也未能逃脫接踵而至的厄運。統治者眼見梁山義軍勢孤力單,便在封官賞爵后不久對宋江等人下了毒手,李逵也被宋江臨死時拉去陪葬,吳用、花榮,也自縊身亡……

  水滸人物評價(三):

  《水滸》的人物描述,向來就受到最高的評價。所謂一百單八人個個面目不一樣,固然不免言之過甚,但全書重要人物有一打以上各有各的面目,卻是事實。記得有一本筆記,杜撰了一則施耐庵如何寫《水滸》的故事,大意是這樣的:施耐庵先請高手畫師把宋江等三十六人畫了畫像,掛在一間房內,朝夕揣摩,久而久之,此三十六人的聲音笑貌在施耐庵的想象中都成熟了,然后下筆,故能栩栩如生。這一則杜撰的施耐庵的創作方法,有它的顯然附會的地方,如說圖像是宋將等三十六人,就是從《宣和遺事》的記述聯想起來的,但是它所強調的朝夕揣摩,卻有部分的真理,雖然它這說法基本上是不科學的。因為,如果寫定《水滸》的,果真是施耐庵其人。那么,他在下筆之前,相對朝夕揣摩的,便該是民間流傳已久的歌頌梁山泊好漢的口頭文學,而不是施耐庵自我請什么高手畫師所作的三十六人的圖像。

  個個面目不一樣,這是一句籠統的評語;僅僅這一句話,還不足以說明《水滸》的人物描述的特點。試舉林沖、楊志、魯達這三個人物為例。這三個人在落草以前,都是軍官,都是一身好武藝,這是他們相同之處;他們三個本來都是做夢也不會想到有朝一日要落草的,然而最后落草了,但是各人落草的原因又頗不相同。因為高衙內想把林沖的老婆弄到手,于是林沖吃了冤枉官司,刺配滄州,應對這樣的壓迫陷害,林沖只是逆來順受,所以在野豬林內,魯達要殺那兩個該死的解差,反被林沖勸止;到了滄州以后,林沖是安心做囚犯的了,直到高衙內又派人來害他性命,這他才殺人報仇,走上了落草的路。楊志呢,因為失陷花石綱而丟官,復職不成,落魄賣刀,無意中殺了個潑皮,因此充軍,不料禍得福,又在梁中書門下做了軍官,最后又因失陷了生辰綱,只得亡命江湖,落草了事。只有魯達,他的遭遇卻是“主動”的。最初為了仗義救人,軍官做不成了,做了和尚;之后又為了仗義救人,連和尚也做不成了,只好落草?!端疂G》從這三個人的不一樣的遭遇中刻劃了三個人的性格。不但如此,《水滸》又從這三個人的不一樣的思想意識上表示出三個人之不一樣遭遇的必然性。楊志一心想做官。“博個封妻蔭子”,結果是賠盡留意,依然落得一場空。

  林沖安分守己,逆來順受,結果被逼得無處容身。只有魯達,一無顧慮,敢作敢為,也就不曾吃過虧。對于楊志,我們雖可憐其遭遇,卻鄙薄其為人;對于林沖,我們既寄以滿腔的同情,卻又深惜其認識不夠;對于魯達,我們卻除了贊嘆,別無可言?!端疂G》就是這樣透過絢爛的形象使我們對于這三個人發生了不一樣的感情。不但如此,《水滸》又從這三個人的思想意識上說明了這三個人出身于不一樣的階層。楊志是“三代將門之后,五侯楊令公之孫”,所以一心不忘做官,“封妻蔭子”,只要有官做,梁中書也是他的好上司。林沖出自槍棒教師的家庭,是屬于小資產階級的技術人員,他有正義感,但茍安于現狀,非被逼到走下坡路,下不來決心。至于魯達,無親無故,一條光棍,也沒有產業,光景是貧農或手藝匠出身而由行伍提升的軍官?!端疂G》并沒敘述這三人的出身(只在楊志口中自我表白是將門之后),但是在描述這三個人的性格時,處處都扣緊了他們的階級成份。

  因此,我們能夠說,善于從階級意識中去描述人物的立身行事,是《水滸》人物描述的最大一個特點。

  其次,《水滸》人物描述的又一大特點便是關于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動去說明,作者絕不下一按語。仍以林沖等三人為例,這三個人物出場的當兒,都是在別人事件的中間驟然出現的;魯達的出場在史進尋找王教頭的事件中,林沖的出場在魯達演習武藝的時候,而楊志的出場則在林沖覓取投名狀的當兒。這三個人物出場之時,除了簡短的容貌描述而外,別無一言介紹他們的身世,自然更無一言敘述他們的品行了;所有他們的身世和品行都是在他們的之后的行動中逐漸點明,直到他們的主要故事完了的時候,我們這才全部認清了他們的身世和性格。這就好比一人遠遠而來,最初我們只看到他穿的是長衣或短褂,然后又看清了他是肥是瘦,然后又看清了他是方臉或圓臉,最后這才看清了他的眉目乃至聲音笑容:這時候,我們算把他全部看清了?!端疂G》寫人物,用的.就是這樣的由遠漸近的方法,故能引人入勝,十分生動。

  《水滸》的人物描述就說到那里為止罷。下方再略談《水滸》的結構。

  從全書看來,《水滸》的結構不是有機的結構。我們能夠把若干主要人物的故事分別編為各自獨立的短篇和中篇而無割裂之感。但是,從一個人物的故事看來,《水滸》的結構是嚴密的,甚至也是有機的。在這一點上,足可證明《水滸》當其尚為口頭文學的時候是同一母題而各自獨立的許多故事。

  這些各自獨立、自成整體的故事,在結構上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大概而言,第一,故事的發展,前后勾聯,一步緊一步,但又疏密相間,搖曳多姿。第二,善于運用變化錯綜的手法,避免平鋪直敘。試以林沖的故事為例。林沖故事,從岳廟燒香到水泊落草,一共有五回書,故事一開始就提出那個決定了林沖命運的問題,從此步步向頂點發展,但這根發展的線不是垂直的一味緊下去的,而是曲折的,一松一緊的;判決充軍滄州,是整個故事中間的一個大段落,可不是頂點,頂點是上梁山,林沖故事也就于此結束。在這五回書中,行文方面,竭盡騰挪跌宕的能事,使讀者忽而憤怒,忽而破涕為笑,剛剛代林沖高興過,又立刻為他擔憂。甚至故事中的小插曲(如林沖路遇柴進及與洪教頭比武)也不是平鋪直敘的。這一段文字,先寫林沖到柴進莊上,柴進不在,林沖失望而去,卻于路上又碰到了柴進(柴進出場這一段文字寫得有聲有色),之后與洪教頭比武。林沖比武這小段的插寫,收尾但是千余字,但是,寫得多么錯綜而又富于變化。說要比武了,卻又不比,先吃酒,當真開始比武了,卻又半真(洪教頭方面)半假(林沖方面),于是柴進使銀子叫解差開枷,又用大錠銀作注,最后是真比,只百余字就結束了;但這百余字真是簡潔遒勁,十分形象地寫

  出了林沖武藝的高強。這一小段千余字,還把柴進和洪教頭兩人的面目也刻劃出來了,筆墨之經濟,到達了極點。再看楊志的故事。楊志的故事一共只有三回書,一萬五六千字,首尾三大段落:賣刀,得官,失陷生辰綱。

  在結構上,楊志的故事和林沖的故事是不一樣的。林沖故事先提出全篇主眼,然后一步緊一步向頂點發展,楊志故事卻是把失意、得志、幻滅這三部曲概括了楊志的求官之夢,從結構上看,高潮在中段。在權貴高俅那里,楊志觸了霉頭,但在另一權貴梁中書那里,楊志卻一開始就受到提拔,似乎能夠一帆風順了,但在權貴門下也并不容易。奴才中間有派別,經?;ハ鄡A軋。梁中書用人不專,注定了楊志的幻滅。同時也就注定了黃泥岡上楊志必須要失敗。故事發展的邏輯是這樣的,但小說結構發展的邏輯卻經過一連串的一正一反的螺旋到達頂點。楊志一行人還沒出發,吳用他們已經布好了圈套,這在書中是明寫的;與之對照的,便是楊志的精明的對策。讀者此時急要明白的,是吳用等對于此十萬貫金珠究竟是“軟取”呢或是“硬取”?如果“軟取”,又怎樣瞞過楊志那精明的眼光?這謎底,直到故事終了時揭曉,結構上的縱橫開合,便是這樣造成的。

  以上是對于《水滸》的人物和結構的一點粗淺的意見。如果要從《水滸》學習,這些便是值得學習的地方。自然,《水滸》也還有許多優點值得我們學習。例如人物的對白中常用當時民間的口頭語,因而使得我們如聞其聲;又如動作的描述,只用很少幾個字,就做到了形象鮮明,活躍在紙上?!@些都就應學習,但是從大處看,應當作為學習的主要對象的,還是它的人物描述和結構。(請不要誤會,以為《水滸》的其他方面就沒有可供我們學習之處;但是,此篇專談它的如何創造人物與如何結構全局,所以暫時不談它的其它方面。)在這上頭,我的偏見,以為《水滸》比《紅樓夢》強些;雖然在全書整個結構上看來,《紅樓夢》比《水滸》更近于有機的結構,但以某一人物的故事作為獨立短篇而言,如上所述,《水滸》結構也是有機的。

  回答者:shenxianheidan-高級魔法師七級8-2016:20

  從武松是否終身童子到當代婚姻談起

  武松是否是終身童子又是個搞笑的話題。也很難有同意的回答,但是我們從中也能夠看到當代婚姻的縮影。

  翻看《水滸傳》中提到武松的情節,能夠看到如下:

  武松原先在少林寺,練的是童子功,下山以后似乎也沒有時光搞一些風花雪月的事情,之后跟了宋江,整天忙著打仗?;緵]有時光和空間和更多的女性接觸的。

  里面的女性主角能夠分成三類:

  第一類是梁山三位“女英雄”:孫二娘、顧大嫂、扈三娘;第二類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四個淫婦:二潘、閻婆惜以及盧俊義的賈氏夫人;里面描述了一個貞節娘子:林娘子。此外還有一些人物形象,比如說有兩個老太婆,一個是面目不太清楚的閻婆惜的母親閻婆,一個是面目可憎的王婆。還有一個皇上的寵愛的李師師。

  當然所有這些都是不是武松所喜歡的女性的類型,何況不少人不是老婆子就是名花有主的了,因此武松根本沒有時光也沒有機會思考找任何女性了,也自然不會發生任何情感故事了。一言中的,武松在小說里一向是個純情小伙子。他對哥哥的情感真摯,他照顧哥嫂一家人,結果嫂子背叛,才遭到他大開殺戒。

  何況想突出武松的英雄形象還會糾纏在兒女情長的事情嗎?

  之后武松一身頭陀打扮,單臂擒方臘殘疾后真正在六合塔出家坐化在那里。就應是終身未娶,童子一生。

  我們把目光放到眼前,出現了超多的單身男女,有人說是緣分沒到,我給予否定。從武松的故事我們能夠看出,情感的出現要有必須時光空間的機緣的,如果壓根沒有可相配的男女在正確的時光空間出現,很難出現緣分的。武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眼下狀況是男性數量明顯剩余女性,這也就造成了超多的男性單身漢的出現,而女性同時在挑剔的時候,也給自我的幸福上了道枷鎖。即使目前沒有,當事男女自我也要主動去爭取,否則與其被動的去等,不如給自我更多的空間和時光,主動去接觸異性,這樣就能避免武松的杯具再現。

  武松是否是小伙子只是個話題而已,把握自我眼前的情感才是首要的,無論狀況多么不好,努力去爭取永遠是上策。

  水滸人物評價(四):

  我在暑假看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電視劇之后頗有感觸。劇中的梁山有一百零八條好漢,個個人物形象鮮明,但看完后最讓我難忘的還是花和尚魯智深。魯智深這個人物生性豪爽,俠肝義膽,粗中有細。

  魯智深在劇中首次出現時,遇到了受當地惡霸鎮關西欺辱的金翠蓮父女,在傾聽完金家父女的控訴后,毅然決定幫忙他們,并且在當晚竟然氣憤地吃不下飯直接就睡覺了??吹竭@時我真的十分震驚,換做是一般人的話,恐怕不會理這樣的事,甚至是避之唯恐不及,畢竟金家父女的死活關他什么事呢?但是魯智深不僅僅決定幫忙他們,而且還為此事氣憤地吃不下飯。并且翌日主動向金家父女贈送銀兩,親自保護他們逃離虎口。從那里,魯智深的俠肝義膽就顯而易見。

  魯智深盡管是個粗獷的人,但他也是一個極其細致的人。他在救金家父女時,不是先打鄭屠逞一時之快,而是先將他們父女倆安頓好,讓他們先逃走,并且擔心他們跑得不夠遠,被鄭屠追上。所以來到鎮關西的肉鋪前假稱是奉了小種經略相公的鈞旨,一會兒要鄭屠把十斤精肉切成臊子,一會兒又要鄭屠把十斤肥肉切成臊子,硬是陪著鄭屠坐了一晌午,以確保金家父女的安全。估摸著金家父女逃離虎口后,他才激怒鄭屠,讓其對自我動手,最終為民除害。魯智深如此粗獷之人,竟然硬是陪著鄭屠坐了一晌午,這真是太難為他了,那里的魯智深可謂心細如發。魯智深之所以能夠耐心坐一晌午,完全是因為他內心的職責感,他必須要讓金家父女安全離開渭州,而且他也明白一個是老頭,一個是小腳女人,他們可沒有他的好腳力,所以一坐就是一晌午。由此可見魯智深是個細心的粗人。

  我覺得魯智深是水滸中最行俠仗義的英雄好漢,盡管很多人都說那是因為他喜歡管閑事,但他行俠仗義的舉動讓我覺得很溫暖,因為此刻社會像魯智深這樣的人真的很少,就比如老人摔倒了,我們還在糾結扶還是不扶。

  水滸人物評價(五):

  《水滸傳》人物評析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小說,它生動地描述了梁山好漢們從起義到興盛再到最終失敗的全過程,個性是透過寫眾多草莽英雄不一樣的人生經歷和反抗道路,鮮明的表現了“官逼民反”的主題,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傳奇。

  經比較,盧俊義應是梁山武功第一。盧俊義與林沖師承周侗,林沖是梁山上的五虎將,精通槍棒,立刻和徒步功夫都很了得。盧俊義是棍棒天下第一,他出生顯赫,原為宋朝御遼將軍,之后到河北做了員外,這也是宋江長叫盧俊義員外的原因。晁蓋征討史文恭時,史文恭20回合戰敗秦明。秦明也是五虎將,功夫一流,可見史文恭武功之高,而盧俊義有活捉史文恭,足以說明盧俊義武功是梁山第一。

  最有心計的人是宋江,要不也不會做梁山第一把交椅,他心計太深,陰險狡詐。晁蓋攻打史文恭時,只帶了林沖、秦明幾個人去。最后不幸被史文恭射死。宋江明知史文恭是悍敵,卻不自我領兵出戰,而晁蓋有難時,他也沒及時帶兵援助。

  隨后,經過三打祝家莊,出兵救柴進,梁山聲勢甚大。之后又連續打退高太尉三路進剿,桃花山、二龍山會和,同歸水泊。最后,總共擁有一百零八個頭領,排定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座次。

  最大的陰謀家還是朝廷。應對梁山義軍越戰越勇的形式,朝廷改變策略,派人安撫,于是,在宋江等人妥協思想的指導下,梁山全部理解招安,改變趙宋王朝的軍隊。統治者還采用“借刀殺人”的策略,命令梁山好漢前去征遼,幾經征戰使得凱旋;之后又奉命至江南,征討方臘。結果方臘被打敗了,義軍也傷亡慘重,一百零八將死的死、殘的殘、隱的隱,只剩下了二十七人,這些幸存者也未能逃脫接踵而至的厄運。統治者眼見梁山義軍勢孤力單,便在封官賞爵后不久對宋江等人下了毒手,李逵也被宋江臨死時拉去陪葬,吳用、花榮,也自縊身亡……

本文地址:http://www.eee587.com/61892.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網友投稿文章,由 成語大全 小編編輯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