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羅庚的事跡

 杭州畫室   2021-08-25 18:38   345 人閱讀  0 條評論
摘要:

華羅庚的事跡華羅庚的事跡(1):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生于江蘇省金壇縣。他家境貧窮,決心努力學習。上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余二,五五數之余三,七七數之余二,問物幾

  華羅庚的事跡

  華羅庚的事跡(1):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生于江蘇省金壇縣。他家境貧窮,決心努力學習。上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余二,五五數之余三,七七數之余二,問物幾何?”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并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華羅庚上完初中一年級后,因家境貧困而失學了,只好替父母站柜臺,但他仍然堅持自學數學。經過自我不懈的努力,他的《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論文,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邀請他來清華大學;華羅庚被聘為大學教師,這在清華大學的歷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經是杰出數學家的華羅庚,作為訪問學者在英國劍橋大學工作兩年。而此時抗日的消息傳遍英國,他懷著強烈的愛國熱忱,風塵仆仆地回到祖國,為西南聯合大學講課。

  華羅庚十分注意數學方法在工農業生產中的直接應用。他經常深入工廠進行指導,進行數學應用普及工作,并編寫了科普讀物。

  華羅庚也為青年樹立了自學成才的光輝榜樣,他是一位自學成才、沒有大學畢業文憑的數學家。他說:“不怕困難,刻苦學習,是我學好數學最主要的經驗”,“所謂天才就是靠堅持不斷的努力。”

  華羅庚還是一位數學教育家,他培養了像王元、陳景潤、陸啟鏗、楊樂、張廣厚等一大批卓越數學家。為了培養青年一代,他為中學生編寫了一些課外讀物。

  華羅庚的事跡(2):

  華羅庚的故事:在數學上加倍用功

  中學畢業后,他因交不起學費被迫失學。回到家鄉,一面幫父親干活,一面繼續頑強地讀書自學。不久,又身染傷寒,病勢垂危。在床上躺了半年之后,病雖然痊愈,卻留下了終身的殘疾———左腿的關節變形,瘸了。當時,他只有19歲,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絕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雙腿后著兵法的孫臏。“古人尚能身殘志不殘,我才只有19歲,更沒理由自暴自棄,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代替不健全的雙腿!”青年華羅庚就是這樣頑強地和命運抗爭。白天,他拖著病腿,忍著關節劇烈的疼痛,拄著拐杖一顛一顛地干活,晚上,他油燈下自學到深夜。

  1930年,他的論文在《科學》雜志上發表了,這篇論文驚動了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以后,清華大學聘請華羅庚當了助理員。在名家云集的清華園,華羅庚一邊做助理員的工作,一邊在數學系旁聽,還用四年時光自學了英文、德文、法文、發表了十篇論文。

  數學成績不好引起華羅庚的警覺,他暗下決心,必須要趕上去。于是,一有空他就抱著數學課本看,尋找數學題來做,漸漸地對數學產生了興趣。

  有一天,數學老師李月波把課講完,亮出了一道趣味題讓大家去做。題目是:“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當其他同學還在冥思苦想時,華羅庚卻很快舉手回答:“23!”李老師頗為驚訝,走過來詢問:“你看過《孫子算經》,它是中國的剩余定理,傳到西方后被稱做孫子定理”。老師又問:“是你自我算的,那你說說,你是怎樣算出來的?”華羅庚不緊不慢地陳述了他的思考演算過程:“我是這樣想的:這個數三三數之剩二,七七數之剩二,這道題的答案可能就是3×7+2,我又一算,23用5除之正好余3,所以23就是所求的數了!”老師興奮地告訴同學們:“華羅庚同學的答案是正確的,演算的思路也是完全正確的。”從此,全班同學對華羅庚刮目相看了。

  華羅庚的數學智慧,讓老師大為驚喜。老師的鼓勵又使得華羅庚興趣大增,在數學上加倍用功,于是,數學成績便突突地往上沖。

  華羅庚的`事跡(3):

  華羅庚小時候的故事

  數學家華羅庚小時候刻苦學習,然而,華羅庚卻被叫去看店(賣棉花的鋪子)。

  有一次,有個婦女去買棉花,華羅庚正在算一個數學題,那個婦女說要包棉花多少錢然而勤學的華羅庚卻沒有聽見,就把算的答案答了一遍,那個婦女尖叫起來:“怎樣這么貴”,這時的華羅庚才明白有人來買棉花,就說了價格,那婦女便買了一包棉花走了。華羅庚正想坐下來繼續算時,才發現:剛才算題目的草紙被婦女帶走了。這下可急壞了華羅庚,于是不顧一切地去追,一個黃包師傅便讓他坐車追,最后追上了,華羅庚不好意思地說:“阿姨,請……請把草紙還給我”,那婦女生氣地說:“這但是我花錢買的,可不是你送的”。華羅庚急壞了,于是他說:“要不這樣吧!我花錢把它買下來”。正在華羅庚伸手掏錢之時,那婦女好像是被這孩子感動了吧!不僅僅沒要錢還把草紙還給了華羅庚。這時的華羅庚才微微舒了口氣,回家后,又計算起來……

  華羅庚十二歲那年,民國政府已經存在十多年了,民國政府采取了新式教學方式,在各地興建學校。華羅庚在這期間,他進入江蘇省新式學校金壇縣立初中學校讀書。剛剛人學,每個孩子都會對陌生的課本愛不釋手,華羅庚就對數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華羅庚對自我的興趣持之以恒,在數學上表現出異于常人的天賦,被人稱為“神童”。

  可能是兒童的共性,上初中時,華羅庚一度學習不認真,有些貪玩,甚至連數學考試也有不及格的時候,我國著名教育家王維克之后說,華羅庚雖然貪玩,但勝在思維敏捷,對數學題解題技巧有十分獨特的見解。

  華羅庚的事跡(4):

  自學成才

  1925年,初中畢業后,因為家中的貧困,華羅庚的父母已經無力繼續供兒子念書,華羅庚只好綴學回家,幫忙父親打理家中的那間小雜貨鋪。但不甘平凡的華羅庚沒有就此放下自我的人生,他開始了頑強艱苦的自學之路。

  當時,每當有客人光臨小店鋪時,華羅庚就幫忙父親打算盤、記賬,客人一離開,華羅庚就繼續演算起書中的數學題。有時算的人迷,華羅庚竟將自我演算的結果,當成客人應付的貨款價格。時光一久,對這位呆頭呆腦的少年,街坊鄰居都笑稱他為“羅呆子”。父親對這事很是生氣,叮囑不行,有好幾次要將他的數學書給燒了,但是華羅庚卻一個勁地死抱著書不放,父親雖然很是生氣,卻也無可奈何。

  冬天寒冷的時候,華羅庚就在寒風中擦著鼻涕,苦苦學習,為此還患上了關節炎,留下了嚴重的傷寒癥,落下了終身殘疾。1927年,在父母的安排下,華羅庚同吳筱元女士結婚。從1929年開始,華羅庚在上海的《科學》雜志上發表論文,并受聘為金壇中學庶務員。

  1930年,年僅二十歲的華羅庚在《科學》雜志上發表了名為《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這篇文章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看到,并得到了熊慶來的賞識。熊慶來了解到華羅庚的身世后,他破格錄取華羅庚。

  在清華讀書時,華羅庚用了兩年時光完成了別人八年才能完成的學業,再一次體現了他非凡的數學天賦。1933年,華羅庚被學校再一次破格提升為助教,1935年正式成為清華大學講師。一年后’華羅庚被清華大學推薦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

  在英國兩年,華羅庚將自我所有的時光,都投人到數學研究中,為了不浪費研究數學的時光,華羅庚甚至放下了申請學位。付出總有回報,這兩年中,他的研究成果逐漸被國際數學界重視,年輕的華羅庚在數學界聲名鵲起。

本文地址:http://www.eee587.com/36711.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網友投稿文章,由 成語大全 小編編輯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