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性格特點

 杭州畫室   2021-09-07 18:13   217 人閱讀  0 條評論
摘要:

劉備的性格特點閱讀精選(1):劉備的性格特點分析劉備,三國時期的蜀主,封號蜀漢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少年孤苦貧困,曾以販草鞋為生,但素有大志。后與關羽、張飛在桃園結拜成異姓

  劉備的性格特點

  閱讀精選(1):

  劉備的性格特點分析

  劉備,三國時期的蜀主,封號蜀漢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少年孤苦貧困,曾以販草鞋為生,但素有大志。后與關羽、張飛在桃園結拜成異姓兄弟。因為剿除黃巾軍有功,任安喜縣尉。早年經常寄人籬下,在諸葛亮出山以前,先后依托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三顧茅廬最后請諸葛亮出山做軍師,率軍取得了荊州、益州、漢中等地。從而結束了依托他人的政治生涯,于公元221年正式稱帝,建立蜀漢。

  從劉備的前期政治生涯就能看出他的性格特點主要集中表此刻以下三個方面。

  一、仁政愛民的民本思想。

  劉備身上最為突出的性格特征是他的仁政愛民的民本思想。在劉備政治的活動中,“上報國家,下安黎庶”是他貫穿始終的理想。在桃園結義時他們就立下誓言,“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背義忘恩,天人共戮!”劉備也曾對自我的實行仁政進行總結說:“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失義于天下,吾不為也。”可見,實行仁政是劉備一貫自覺的政治主張。諸葛亮出山前,勢單利孤的時候,劉備四處奔走,但不論到何處,他都能廣施仁政,愛民如子,也受到了人民的衷心擁護和愛戴。在駐扎新野后不久,當地百姓就做歌稱頌劉備,“新野牧,劉皇叔,自到此,民豐足。”在遭曹操追殺,棄樊城奔襄陽的一路上,后有曹操精兵將至,前有江河阻攔,而劉備卻寧肯被敵軍追上,也沒有聽從諸將幾次三番提出的拋棄百姓、獨自逃跑的推薦,帶領幾百萬百姓每一天只能走十里路,最后被曹操的大軍追上,落得阿斗丟失。糜夫人投井身亡。這一切都和漢末任意屠戮百姓、視生民如草芥的各路軍閥構成了鮮明的比較,這也是他離開他所依托的軍閥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義薄云天的忠義精神。

  劉備的一生能夠說是為義而生,又為義而死。“忠義”是劉備性格的核心特征。《三國演義》第一回寫的就是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從此以后三人同生共死、肝膽相照、榮辱與共、致死不渝……在三國歷史上留下了一段義薄云天、蕩氣回腸的佳話。他們三人的之間的結義早已超出了民間簡單的“拜把結義”,而是一種基于無私為民、相互欣賞、情感契合的忠義之舉。在見利忘義、朝秦暮楚、戰亂紛爭的年代尤其顯得難能可貴。劉備還能把這種“義”推而廣之,“以性情相契”,發現和招攬人才,知人善任,進而“得道多助”,在身邊構成了忠義篤信的蜀漢集團。在當陽長板坡,趙云忠心保護幼主,于曹操百萬大軍中六進六出,殺死曹軍大將五十余員,救出甘夫人和阿斗,當趙云把幼主捧給劉備時,劉備怒摔阿斗。他真心敬慕諸葛亮的賢德,不惜在隆冬時節三顧茅廬,最后請出孔明,并委以重任。諸葛亮、趙云等也深感其知遇之恩,從此君臣一心,矢志不渝。與當時各路軍閥之間、將領與下屬之間那種爾虞我詐的處事為人方式截然不一樣,這也是劉備一次次出走的重要因素。

  三、韜光養晦的胸襟素養。

  劉備也是一個富有膽識胸襟的人杰,有著適應環境、靈活機智的一面,能夠“屈身守分,以待天時”。在曹孟德青梅煮酒論英雄一回里,劉備就深知自我在人屋檐下,必須要懂得“韜光養晦”的道理,才能保存自我,以等待時機。便在后園種菜,不問世事。當曹操說出“這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的.時候,劉備被說中了心思,又害怕曹操看出自我胸懷大志被其加害,而驚得酒杯落地,卻能機智地借雷電之聲將自我的震驚掩飾過去,巧妙的保全了自我。劉備的每一次脫離依托人都和他的不甘人下、怕人謀害有直接的關系。

  盡管劉備身上幾乎集中了賢明君主應有的仁政愛民、忠義、富有才智謀略、禮賢下士性格特征,這些在戰亂頻繁、群雄并起的亂世個性為飽受疾苦的百姓所向往和擁戴,也是作者心目中明君形象的體現與升華。劉備和曹操兩人,都是有雄才大略、稱霸一方的英雄人物,也常被人們放在一齊比較,但兩者在根本上存在著“王道”與“霸道”的差別,也是“仁政”與“暴政”的根本差別。但由于羅貫中在劉備身上傾注了過多的理想化的色彩,也使得劉備的形象難免有些描述上的簡單、片面和過頭,反而令人沒有真實可信之感。如魯迅先生就評價說三國“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但無論如何,劉備一向是作為一個封建賢明君主的形象歷來被人們敬仰和傳誦。

  閱讀精選(2):

  歷史上劉備的性格特點:

  既有仁心又有虛偽的一面,最后還有驕妄,重用賢臣謙虛謹慎重義氣講信用。

  劉備外貌描述:

  此人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杰。

  這段劉備的外貌描述出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其中對劉備的外貌描述采用的是夸張手法,意思是劉備耳垂比較大,雙手也挺長,面貌俊美得有如鑲飾在帽上的美玉,嘴唇好像畫上了胭脂一樣紅潤,性格溫和,話少,喜怒都不會隨意在臉上顯示出來,形容他的富貴有福之相!

  閱讀精選(3):

  歷史上劉備的性格特點

  三國演義中劉備性格特點:劉備怒打督郵,這件事最能體現劉備的性格是江湖兒女的性格,與羅貫中所描述的劉備的性格格格不入,于是將此事安在了張飛身上。

  三國演義中劉備性格特點:東吳招親,應對陰謀,諸葛亮勸劉備勿往,劉備卻不在乎,以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件事也體現了劉備作為一個草莽英雄的英雄氣概。三國演義中改為諸葛亮勸劉備前往,明顯是要將劉備的草莽之氣去處。

  三國演義中劉備性格特點:劉備與龐統發生爭執,最后劉備將龐統叫回問龐統的話是“向者之論,阿誰為失?”,演義中改為“昨日酒醉,言語觸犯,幸勿掛懷。”。本來劉備并不認為自我有什么錯誤,他與龐統“宴樂如初”是抱著寬容的態度原諒了龐統;演義中卻成了劉備認錯,表現了劉備善于納諫。一改之下,好處完全不一樣,最后貼合了他們眼中的帝王形象。

  歷史上劉備的性格特點:劉備愛喝酒,而且喜歡在軍營中和大將士兵們一齊喝酒,史料上記載了劉備兩次大擺宴席喝酒的事,一件就是入蜀大勝后,就是上面與龐統發生沖突的這次。還有一次是在漢中趙云大敗曹操,劉備一高興,就“作樂飲宴至暝”。這些都體現了劉備的草莽氣息。

  歷史上劉備的性格特點:劉備不愛安安穩穩的做在家里享福,卻喜歡和他的將軍士兵們在一齊。劉備至出道以來,一般都是親自領兵的,打袁術,打曹操,打蜀中,打漢中和回荊州救援關羽打東吳。能夠說唯一他沒有親自打的仗就是赤壁之后打江南諸郡和穩定江南諸郡之戰,因為這些仗太關鍵了。估計劉備有自知之明,所以呆在荊州沒有到前線。在中國歷代皇帝中,大概也只有劉備會為“髀里肉生”而“慨然流涕”吧。大概也只有劉備會做皇帝不久后就急不可耐的親自率兵打一場群臣反對的戰役吧。

  歷史上劉備的性格特點:劉備待人坦誠到令人無法相信,帝王們向來是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酣睡的,曹操的夢中殺人正是這種想法的典型體現,而劉備則不然,與關張是“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與趙云是“同床眠臥”,與諸葛亮是“情好日密,猶魚之有水”。史料記載至少有二次劉備對于刺客坦誠相見,這那像一個帝王?整個就是一個草莽英雄的作為。

  歷史上劉備的性格特點:不但是不防備關張諸葛等人,甚至將兵權也全部交給他們。劉備起事之初,就是由關張“分統部曲”,諸葛來了后,就將軍權交給諸葛亮(關張對諸葛亮的不滿就是因為諸葛亮插手他們的軍權)。打蜀中,軍權交給龐統;打漢中時,又將軍權交給法正。總之,根據我的分析,劉備一般不會親自指揮打仗的,他主要的作用是觀摩,附帶重大問題的決策(趙云漢水一仗表現就是如此)。甚至我認為他親自率軍只是因為他更喜歡和他的將軍士兵們生活在一齊。若承認劉備是個草莽英雄的性格,這個推論就不奇怪了。

  歷史上劉備的性格特點:《三國志。先祖傳》載“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等本身就體現出劉備是個具有草莽英雄氣質的人。若以此性格來看,所有史料中關于劉備做每件事的記載都能夠很好的解釋。否則,按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給劉備安排的性格,有些事無法解釋,只好演義一把了。

本文地址:http://www.eee587.com/61734.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網友投稿文章,由 成語大全 小編編輯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