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的含義
問題:
以人為本的含義
答案:
以人為本的含義是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本。
【相關閱讀】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的根本宗旨的體現。以人為本,就是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堅持以人為本”,是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一個新要求。
在我國古書中最早明確提出“以人為本”的是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前725年前后―前645年)。管仲是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杰出政治家、思想家。在西漢劉向編成、匯輯管仲眾多思想觀點的《管子》一書“霸言”篇中,記述了管仲對齊桓公陳述霸王之業的言論。其中有一段這樣說:“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見商務印書“萬有文庫”版本《管子》,1936年版,第二冊第八頁)意為霸王的事業之所以有良好的開端,也是以人民為根本的;這個本理順了國家才能鞏固,這個本搞亂了國家勢必危亡。管仲所說的以人為本,就是以人民為本。在我國古文獻中,“人”與“民”二字經常連用,合成為一個詞組。例如最古老的詩集《詩經·大雅·抑》有這樣名句:“質爾人民,謹爾侯度,用戒不虞。”意為勸戒大臣們要自警自律,要善于治理你的人民,謹慎你的法度,防止發生意外事故。之后《水滸傳》第二回寫到高俅被發配流放到外地時,有這樣說法:“東城里人民不許留他在家宿食”。人民在古漢語中意為平民百姓。管仲是用“以人為本”,與《詩經》齊名的《書經》則說:“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就應說,以人為本與以民為本,意思完全相同。孟子強調“民為貴,君為輕”。《孟子·盡心》又說:
“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可見孟子所說的“民為貴”也就是以人為本之意。
在我國古文獻中,除了管仲明確提出“以人為本”之外,大多是講“民為邦本”、“民為貴”、“民者,君之本也”(《谷梁傳》)、“聞這于政也,民無不為本也。國以為本,君以為本,吏以為本。”(賈誼《新書·大政上》),“國以民為本”,“民能夠載舟,亦能夠覆舟”(唐太宗李世民《民可畏論》),等等。這些說法很容易給后人一個錯覺,誤以為我國歷史上只有以民為本的民本思想,而不像西方歷史那樣有以人為本的人本思想。《理論前沿》2005年第18期刊登的一篇文章就提出以人為本與以民為本有三點區別:以人為本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思想的本質體現,以民為本是中國傳統文化具有用心好處的可貴說法;以人為本發展經濟是不斷滿足和豐富群眾物質生活的基礎和前提,以民為本發展經濟是將仁義道德放在物質利益之上;以人為本是要充分發揮廣大群眾的創造性和體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以民為本是中國傳統講述統治者治國利益需要的術略。其實這三點就應說是我們黨當今提出以人為本與古代以人為本的區別。
當代國學者在總結我國歷史優秀文化遺產時,雖然有人用"以民為本"的提法,但是更有多人用"以人為本"的提法。國學大師張岱年牽頭主編的《中國文化概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出版,系國家教委推薦的公用教材),將以人為本與天人合一、剛健有為、貴和尚中并列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四大要點。中年學者張維青、高毅清合著的《中國文化史》四卷本力作(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系山東省教委的科研項目,作為高校教材),書中第三編春秋戰國部分,標題用的也是"動亂世道的人本追求"。總之,管仲提出的"以人為本"就應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當今我們既要繼承,又要超越。
以人為本的科學內涵需要從兩個方面來把握。
首先是“人”這個概念。“人”在哲學上,常常和兩個東西相對,一個是神,一個是物,人是相對于神和物而言的。因此,提出以人為本,要么是相對于以神為本,要么是相對于以物為本。大致說來,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對于神本思想,主張用人性反對神性,用人權反對神權,強調把人的價值放到首位。中國歷史上的人本思想,主要是強調人貴于物,“天地萬物,唯人為貴”。《論語》記載,馬棚失火,孔子問傷人了嗎?不問馬。說明在孔子看來,人比馬重要。在現代社會,無論是西方還是中國,作為一種發展觀,人本思想都主要是相對于物本思想而提出來的。
其次是“本”這個概念。“本”在哲學上能夠有兩種理解,一種是世界的“本原”,一種是事物的'“根本”。以人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是“根本”的本,它與“末”相對。以人為本,是哲學價值論概念,不是哲學本體論概念。提出以人為本,不是要回答什么是世界的本原,人、神、物之間,誰產生誰,誰是第一性、誰是第二性的問題,而是要回答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什么最重要、什么最根本、什么最值得我們關注。以人為本,就是說,與神、與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不能本末倒置,不能舍本求末。我們大家所熟悉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以及“學校教育,學生為本”等,都是從“根本”這個好處上理解和使用“本”這個概念的。
基本思想
以人為本的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人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人是能動的,與環境是一種交互作用:創造良好的環境能夠促進人的發展和企業的發展;個人目標與企業目標是能夠協調的,將企業變成一個學習型組織,能夠使得員工實現自我目標,在此過程中,企業進一步了解員工使得企業目標更能體現員工利益和員工目標;以人為本的管理要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人的發展是企業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前提。
基本要求
科學發展觀表達的以人為本作為萬事萬物的開端,其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就是我們所明白的工程圖紙,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能夠展開對人性的研究。
基本原則
以人為本的管理有那些基本原則?
1、重視人的需要;
2、鼓勵員工為主;
3、培養員工;
4、組織設計以人為中心。
以人為本,就是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
“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這一新論斷,深刻闡明了中國共產黨人新發展觀的本質特征,是對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繼承、豐富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