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的由來
閱讀精選(1):
濟南趵突泉的由來
趵突泉水分三股,晝夜噴涌,水盛時高達數尺。所謂“趵突”,即跳躍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發,噴涌不息的特點。“趵突”不僅僅字面古雅,而且音義兼顧。不僅僅以“趵突”形容泉水“跳躍”之狀、噴騰不息之勢;同時又以“趵突”摹擬泉水噴涌時“卜嘟”、“卜嘟”之聲,可謂絕妙絕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載:“濼水出歷城縣故城西南,泉源上奮,水涌若輪,觱涌三窟,突出雪濤數尺,聲如隱雷。”金代詩人元好問描繪為“且向波間看玉塔”,元代著名畫家、詩人趙孟頫在《趵突泉》詩中贊道:“濼水發源天下無,平地涌出白玉壺”,清代詩人何紹基喻之為“萬斛珠璣盡倒飛”,清朝劉鶚《老殘游記》載:“三股大泉,從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歷城縣志》中對趵突泉的描繪最為詳盡:“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濤數尺,聲如隱雷,冬夏如一”。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則認為趵突泉是“海內之名泉第一,齊門之勝地無雙”。清代康熙皇帝南游時,曾觀賞了趵突泉,興奮之余題了“激湍”兩個大字,并封為“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名列濟南眾泉之冠,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位于濟南市中心區趵突泉公園內,趵突泉公園始建于1956年,其名勝古跡,文化內涵極為豐富,是具有南北方園林藝術特點的最有代表性的山水園林。
趵突泉是公園內的主景,泉池東西長30公尺,南北寬20公尺,泉分三股涌出平地,泉水澄澈清洌。泉的四周有大塊砌石,環以扶欄,可憑欄俯視池內三泉噴涌的奇景。在趵突泉附近,散布著金線泉、漱玉泉、洗缽泉、柳絮泉、皇華泉、杜康泉、白龍泉等三十多個名泉,構成了趵突泉泉群。其中漱玉泉與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有關,她的故居就在漱玉泉邊,因有文集《漱玉集》而得名,此刻泉北的李清照紀念堂正是為紀念這位著名的詞人而修建的。值得一提的是趵突泉公園的南大門,布置得富麗堂皇、雍容華貴,大門上的橫匾“趵突泉”藍底金字,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筆,有人譽為中國園林“第一門”,一點也不為過。趵突泉邊立有石碑一塊,上題“第一泉”,其色為墨綠色,為清同治年間歷城王鐘霖所題。
如今趵突泉泉北有宋代建筑“濼源堂”(現為清代重建),堂廳兩旁楹柱上懸掛有“云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的對聯;西南有明代建筑“觀瀾亭”,亭前水中矗立的石碑,上書“趵突泉”三字,為明代書法家胡纘宗所寫,池東為“來鶴橋”,橋南端聳立一古色古香的木牌樓,橫額上有“洞天福地”、“蓬山舊跡”字樣。
趵突泉水從地下石灰巖溶洞中涌出,其最大涌量到達24萬立方米/日,出露標高達26。49米。水清澈見底,水質清醇甘洌,含菌量極低,經化驗,貼合國家飲用水標準,是理想的天然飲用水,能夠直接飲用。“趵突騰空“為明清時濟南八景之首。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攝氏18度左右,嚴冬,水面上水氣裊裊,像一層薄薄的煙霧,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梁畫棟,構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當地人稱之為“云蒸霧潤”。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是十分理想的飲用水。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時帶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濟南品嘗了趵突泉水后,便立即改帶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泉在一泓方池之中,北臨濼源堂,西傍觀瀾亭,東架來鶴橋,南有長廊圍合,景致極佳。泉池中放養金魚,大者長逾三尺。泉東側隔來鶴橋有望鶴亭茶社,專為游人帶給用趵突泉水沏的香茶。
閱讀精選(2):
趵突泉的由來
傳說,很早以前,歷山東邊住著一位姓封的解元,他多么想升官呀,可就是當不上。
這一年清明節,他坐著轎子,帶著祭品,回原籍祭祖。半路上在一個旅館里打間。他覺得很累,坐在椅子上閉著眼休息。
在朦朧中他走進一個大花園,園內亭臺樓閣相連,青松翠柏遍地。走到一座四合院前,只見從里邊走出兩位年輕的官員,他一個也不認識。倆官員把他讓進大客廳。他抬頭一看,客廳上懸著一塊匾,上面寫著"天游一閣"四個大金字,他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他站起來看看,客廳東間里擺著許多烏紗帽和蟒袍,都是文官穿戴的衣物。西間里放的盡是頭盔和鎧甲,都是武官戴的衣物。他很奇怪,就問:"這些衣帽都是給什么人預備的"一個官員用手一指對面的粉壁墻:"你看那個地方……"這時墻上出現了一片池水和幾棵垂柳。他看著眼熟,又想不起來究竟是什么地方了。這時那個官員說:"這片水將來會出很多文武大官……"。店小送飯來,他驚醒了,才明白是一個夢。
以后回到家里,他每次想起這個夢來,心里都是酸溜溜的,那些蟒袍、盔甲要是能讓我穿上一件該多好啊!
一天他出來游玩,到了歷山的西北腳下,忽然看見一片池水、幾棵垂柳,和他夢中見到的景物一模一樣。他驚呆了,心里想:那里要出許多文武大官,離我家又不算遠,我這個解元和他們比就顯得太小了,有了他們誰還看得起我不行,我得把它破了。他明白這個地方所以能出文武大官,關鍵就在這片水上,他雇了許多人,推來沙石、黃土把池子填平了。池子被填平了,池底卻嗡嗡的響。三天以后沙石被沖開,從地下沖出三股水,"撲嘟撲嘟"的向外直冒,再堵也堵不住。因為水向外冒的時候,撲嘟的響,人們就叫它撲嘟泉。之后有個文官,他嫌"撲嘟"兩個字太粗俗了,就把"撲嘟"兩字改成了"趵突",這就是這天的"趵突泉"。
閱讀精選(3):
趵突泉來歷的傳說
很久以前,濟南城里有個名叫鮑全的青年樵夫,天天手不離斧砍柴,仍養活不了年邁的雙親。雙親突然得了重病,沒錢請醫生,鮑全只好眼看著父母相繼去世。從此他向一和尚學醫,幾年中救活了許多老百姓。
那時濟南沒有泉水,遇上旱年,連煎藥的水也沒有,鮑全每一天早起去擔水,為那些買不起水的窮人煎藥。一天,鮑全在擔水的路上救了一位老者,并拜這位長者為干爹。干爹看鮑全一天到晚為窮人治病,忙得連飯也沒空吃,就說:“泰山上有個黑龍潭,潭里的水,專治瘟疫,你要能挑一擔潭水回來,每個病人只要滴到鼻里一滴,就能消除百病。”
鮑全拿著干爹給的拐杖,歷盡艱辛,來到泰山黑龍潭,卻發現那里原先是龍宮,干爹是龍王的哥哥。鮑全挑了一件龍王的禮物白玉壺,里面的水永遠也喝不完。鮑全回到泉城后,為很多病人治好了病,州官聽說后派人來搶奪,鮑全把壺埋在了院子里。
公差在院中挖到了白玉壺,卻怎樣也搬不動,他們一齊用力,只聽“咕咚”一聲,突然從平地下“呼”地竄出一股大水,濺起的水花撒滿全城,水珠落在哪里,哪里便出現一眼泉水,從此濟南變成了有名的泉城。人們為了紀念鮑全,把這泉叫寶泉,年深日久,人們根據泉水咕嘟咕嘟向外冒的樣貌,又把它叫成“趵突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