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達梅林是哪個民族的民歌

 杭州畫室   2021-09-06 23:36   343 人閱讀  0 條評論
摘要:

嘎達梅林是哪個民族的民歌問題:《嘎達梅林》是哪個民族的敘事歌曲?A、維吾爾族B、蒙古族C、侗族D、壯族答案:B、蒙古族解析:《嘎達梅林》是蒙古族長篇敘事民歌。資料唱的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左右,在蒙古東部哲里木盟一位蒙古英雄嘎達梅林,

  嘎達梅林是哪個民族的民歌

  問題:《嘎達梅林》是哪個民族的敘事歌曲?

  A、維吾爾族

  B、蒙古族

  C、侗族

  D、壯族

  答案:

  B、蒙古族

  解析:

  《嘎達梅林》是蒙古族長篇敘事民歌。資料唱的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左右,在蒙古東部哲里木盟一位蒙古英雄嘎達梅林,率領人民起來反抗封建王爺和反動軍閥的斗爭故事。

  著名的《嘎達梅林》最初是以長篇敘事詩和民歌的形式在草原上傳唱的,取材于蒙古族英雄嘎達梅林領導的人民起義——向封建王爺和軍閥作斗爭的歷史故事。之后,音樂家在此基礎上創作了交響詩和大提琴協奏曲等多種演奏方式(還有一部同名電影)。我所介紹的是自己很喜歡的馬頭琴演奏。開始的《嘎達梅林》是以一陣急促沙啞的馬頭琴開場的,音樂營造的落日余暉中,馬頭琴如泣如訴的泛音更像是天空的嗚咽,大地的長鳴……

  這首內蒙古民歌講述了七十年前蒙古民族英雄嘎達梅林為保護草原和百姓,率領各族人民奮起反抗,向封建王爺和軍閥斗爭的事跡。原歌歌詞有五百多段,人們經常演唱的四段歌詞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譯配的。歌詞運用了形象化的比興手法,抒發了人民對英雄崇敬懷念的感情。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聲羽調式作基礎,用上下句單樂段結構的曲式寫成。兩個樂句的節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寬廣,情緒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變化重復,旋律低沉。總起來看,歌曲的節奏舒展從容、穩健有力,旋律寬廣豪邁、莊嚴肅穆,既表現了廣大群眾對英雄崇敬愛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歌詞:

  南方飛來的小鴻雁呀,不落長江不呀不起飛。

  要說起義的嘎達梅林,是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北方飛來的小鴻雁呀,不落長江不呀不起飛。

  要說起義的嘎達梅林,是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天空上的鴻雁從南往北飛,是為了追求太陽的溫暖呦。

  反抗王爺的嘎達梅林,是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

  天空上的鴻雁從北往南飛,是為了躲避北海的寒冷呦。

  造反起義的嘎達梅林,是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

  相關閱讀:

  民歌《嘎達梅林》的`作者問題有著諸多不同的傳說和爭論。為了弄清這個問題,筆者曾多次回家鄉作過調查。嘎達梅林與我同鄉,都是科爾沁草原達爾罕旗(通遼市科左中旗舍伯吐)人。經過漫長的走訪調查,最后明白了《嘎達梅林》民歌的編創、修改及流傳發展到此刻的整個歷史過程。該民歌的最初創作人是著名民間說唱藝人桑杰胡爾奇。

  1931年初,嘎達梅林的愛人牡丹面臨流產的危險,不得不和嘎達梅林分離,牡丹派女警衛到附近村里打聽消息,以便找個適宜的住宿地方。女警衛先到哈拉呼扎蘭艾里(此刻的解放屯),聽說村里有個梭奈(蒙古語是密探子,專門為嘎達梅林通風報信的人)。說起來也挺巧,這家探子的鄰居正給老母親舉辦60歲大壽宴慶,請來了當地民間藝人桑杰胡爾奇(拉著四線胡說唱的人)。

  那天晚上,桑杰胡爾奇邊拉著四胡邊說述唐朝的故事,而且說唱民間歌曲,很多時候還自編自唱,唱起民歌“陶格陶格”時,那悠揚的四胡聲和動聽的歌聲,使逃難中的牡丹想起了嘎達梅林,一夜無法入眠,**猜您喜歡內蒙古盟市**,就想著:為什么不給嘎達梅林作個歌曲留下,來贊揚他的精神?她越想越激動,剛熬過這不眠之夜后,一大早就聽到了嘎達梅林犧牲的消息,她悲痛萬分,原本想了一夜要為嘎達梅林寫歌曲,聽到這個消息后,更有信心了,忍著悲痛求房東把桑杰胡爾奇請來。牡丹問:“胡爾奇阿爸,您一年拉胡說唱能掙多少?”桑杰胡爾奇回答:“不多,就是個四五只羊兩三擔糧食,**猜您喜歡內蒙古風光攝影**,十幾個大洋,有時候有幾雙鞋和靴子。”經過一番談話后,牡丹直接說出了自己的意圖:“我很欣賞您的藝術才華,我給您兩到三年的收入,求您給編作一支歌曲,至于歌名及資料一會兒告訴您。”桑杰胡爾奇從未理解過這么重的禮物和工錢。牡丹雖然內心很悲痛,外表卻滴水不漏,沉重地對桑杰老人說:“胡爾奇阿爸,我對您抱有很大的期望,相信您能幫我,主要目的是編創一曲歌頌嘎達梅林的歌子,并唱出來讓眾人聽得到,我就心滿意足了,沒別的意思。”

  一說起嘎達梅林,桑杰胡爾奇很激動,便欣然答應下來。桑杰胡爾奇最初編了幾段《嘎達梅林》歌子,和往常一樣邊拉著四胡邊說唱著。他一開始把歌詞配在民歌《秀英》的曲子上,結合了四胡說唱的獨特腔調,悠揚動聽。每次故事會開始之前,他就先唱起《嘎達梅林》,原歌詞是:“南方飛來的大鴻雁要落南湖還是落到北湖,要說惹事的嘎達梅林是反抗王爺還是造反出走。北方飛來的小鴻雁,要落北湖還是落到南湖,要說嘎達梅林是為反抗軍閥還是為了蒙古族的土地。”就這樣,《嘎達梅林》就慢慢傳唱開了。

  經過幾代人不懈努力,《嘎達梅林》不僅僅成為科爾沁人民愛唱的民歌,而且在各族人民中間廣為流傳,更是成為我國民歌藝術領域中的寶貴財富。(科爾沁是著名的蒙古族地域文化--科爾沁文化的發祥地,歷史上科爾沁草原是成吉思汗之弟哈斯爾的領地。蒙古語中,科爾沁的意思是“造弓箭者”科爾沁草原是中國四大草原之一,地處內蒙古東部,大興安嶺南坡,松遼平原西端。即從大興安嶺到松遼平原。)

本文地址:http://www.eee587.com/60814.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網友投稿文章,由 成語大全 小編編輯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