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
試題:
中國共產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
A.消極腐敗
B.潛力不足
C.精神懈怠
D.脫離群眾
答案:(D)。
相關閱讀:
“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這一重要政治命題的提出,證明我們黨對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執政黨自身建設的規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體現了我們黨對世界其他執政黨的興衰規律有了新的思考。
一、人心向背,一切執政黨興衰的根本原因“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這條古訓揭示了執政黨建設的基本規律。縱覽古今中外無數政治組織和政治集團的得失成敗,“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為什么跳不出歷史的“周期率”歸根到底是國家權力與人民意志嚴重背離的結果,是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出了問題。
我們看西方的一些長期執政的黨,之所以執政時間長,根本原因在于貼合和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因而能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新加坡人民執政黨從1965年執政至今,新加坡也由一個貧窮落后的小島一躍成為人均國民生產總值2萬多美元的新興工業國家。瑞典的社會民主黨從1931年開始單獨執政60多年,使瑞典社會穩定,經濟發達,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國內獲得較高的呼聲。
我們再看蘇聯及其他一些大黨老黨,之所以垮臺,根本原因是失去了民心。蘇共是一個執政了74年的大黨老黨。十月革命初期,蘇聯共產黨曾驕傲地贏得了兩個壓倒多數:一個是人民用選票把60%的蘇維埃代表席位交給了布爾什維克;另一個是在反動統治的舊軍隊中,布爾什維克黨贏得了絕大多數的支持。然而,到蘇聯劇變期間,蘇共雖然從成立時的20萬黨員發展到了2000萬黨員,但90%的人都認為蘇共不再代表工人階級、勞動人民和全體黨員了。為什么因為蘇共在執政過程中,忽視了人民的切身利益,黨內出現了干部特殊化甚至腐敗現象,致使黨嚴重脫離了群眾。東歐劇變期間,各國都爆發過大規模的群眾游行集會活動,矛頭所指均為共產黨。資產階級政黨也不例外。國民黨在大陸的失敗和在臺灣失去政權,墨西哥革命解放黨執政70余年后,最終在2000年選舉中失敗。盡管各自原因復雜,但脫離群眾,人心向背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
這些觸目驚心的事實使我們極其深刻地感受到了什么是執政黨的最大危險。由此不難看出,任何政黨如果欲持續其執政地位,務必順乎民心,合乎民意。人民滿意,人民贊成,人民支持的政黨,才能長久合法執政。為此,江澤民同志告誡全黨:“歷史和現實都證明,一個政權也好,一個政黨也好,其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于人心向背。”“人心向背,是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盛衰的根本因素。”
二、血肉聯系,我們黨最基本的一條經驗
我們黨是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黨來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務于人民,黨同人民群眾之間有著血肉聯系。在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始終把為人民謀利益作為黨的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廣大共產黨員為了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與人民群眾同甘苦、共患難,甚至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在這種血肉聯系中,人民群眾認定中國共產黨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因而信任她、擁護她、全力支持她,使我們黨在極其艱難、困苦、危險的狀況下,領導人民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建國后,中國共產黨又領導全國人民進行了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造,帶領人民走進了社會主義社會。此后又開始探索社會主義的建設道路,并于1978年找到了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在改革開放中,我們黨始終堅持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大力發展生產力,在短短20年時間里,使人民的生活走過了溫飽,實現了小康。在這種血肉聯系中,黨得到了人民群眾的信任、擁戴和支持。為什么蘇聯共產黨垮臺了,中國共產黨不垮呢因為我們改革開放了,生產力發展了,人民得到實惠了。80年來,中國共產黨進行的一切奮斗,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80年來,中國共產黨取得的一切成就,歸根到底靠的是“頂
”著馬克思主義的“天”,“立”著人民群眾的“地”。中國共產黨的全部歷史經驗證明,黨離不開人民,人民也離不開黨,關鍵是黨離不開人民。因為如果把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比成魚水關系的話,那么水里沒有魚,水還是水;而一旦魚離開了水,魚必然要死亡。
三、脫離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
江澤民同志近年來反復強調,脫離群眾是我們黨面臨的最大危險。我們務必從時代高度來認識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要有“憂患意識”。
黨在執政后,其地位、環境和任務都發生了深刻的變
化。這些變化使我們黨面臨新的挑戰和考驗,其中最關鍵的是對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黨的地位變化看,黨從非執政黨變為執政黨,這使黨有了調動全國人、財、物等資源的權力,大批黨員相繼擔任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領導職務,手中掌握著這樣那樣的權力。從奪權到掌權這一根本性變化,要求我們黨更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宗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用權于民。但是,我們黨內不少黨員干部不能正確對待和行使手中的權力,個人主義膨脹,以權謀私,甚至構成既得利益集團,嚴重地脫離了人民群眾。
從黨所處環境的變化看,執政前,我們黨長期處于反動統治的嚴酷的政治環境和艱苦的生活環境之中,不僅僅環境本身對黨員是一種嚴峻考驗,而且黨只有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密切聯系群眾,獲得人民群眾的支持,才能生存和發展。執政后,黨的工作環境發生了根本變化,大批黨員干部“進了城,當了官,掌了權”。這是一次“進京趕考”。為此,毛澤東同志特意告誡全黨,務必要持續謙虛謹慎,不驕人躁的作風;務必要持續艱苦奮斗的作風。實質是對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然而,我們黨內不少人,沒有能給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考卷。他們在領導人民群眾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開始淡化了為人民服務的意識,疏遠了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官僚主義盛行,形式主義蔓延,獨斷專行滋長。如果我們對此聽之任之,年深積久,必然失去民心,失去政權。事實上,在一些地方和部門,黨群、干群眾關系日益緊張,有的甚至演變為水火關系,這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警覺。
從黨肩負的任務看,由領導革命到領導經濟建設,到在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這是一項嶄新的實踐。開創我們的事業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和支持。個性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不一樣的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必然提出不一樣的思想道德文化要求,呈現出很大的差異性。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如何才能體現執政為民,怎樣才能代表和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極大地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社會主義建設的用心性和創造性,持續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無疑是一個新的挑戰和考驗。當前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中暴露出的不少問題,諸如三農問題、分配不公問題、收入差異過大問題、弱勢群體問題、腐敗問題等已經說明,對新的更高要求掉以輕心,麻木不仁,就會嚴重脫離群眾。事實上,黨執政后地位、環境、任務的轉變,增強了黨脫離群眾的危險。不少黨員干部的立場、觀點、感情也在發生著變化,一些人漸漸疏遠了人民群眾,與“大款”的緊密聯系代替了與人民群眾的緊密聯系;為人民謀利益讓位于為自我謀利益;與人民群眾的魚水關系也變成了“油水”關系。這些變化正動
搖著黨的執政根基,損害著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望。現實告訴我們:黨執政后并沒有一勞永逸地取得執政的合法地位,能否長期合法執政,鞏固自我的執政地位,關鍵在于黨能否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
和擁護,在于黨能否密切聯系人民群眾。
四、密切聯系群眾,變危險為優勢的法寶江澤民同志說:“我們黨有許多優勢,根本的一條是同人民群眾持續血肉的聯系。”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性質、宗旨的必然要求,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實踐中構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也是我們黨不斷發展壯大、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和最大的政治優勢。清除危險,核心是持續黨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當務之急是要解決好廣大黨員干部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問題。
權為民所用,持續黨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毛澤東同志早就說過,我們的權力并不是哪個人的恩賜,而是包括工人、農民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給的。這就告訴我們,人民是權力的主人,是權力的所有者,各級領導干部都是為人民行使公共權力,為人民執政的公仆,因而,掌權務必為民所掌,用權務必為民所用。用人民賦予的權力來為人民服務,這也是我們黨永遠持續同人民群眾密切聯系的根本。堅持權為民所用,就要正確看待和行使自我手中的權力,每個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就應懂得最神圣的職責是始終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最崇高的事業是始終為人民做實事、做好事,而最危險的是以權謀私,與民爭利。
情為民所系,持續黨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務必不斷增進與人民群眾的感情。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首先就應是一個對人民群眾有真情實感的人。毛澤東同志以前把共產黨人比作“種子”,把人民群眾比作“土地”;鄧小平同志深情地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孔繁森最喜愛的名言是:“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只有始終持續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發自內心地熱愛著人民,才能真心實意地為人民服務。堅持情為民所系,就要始終與人民群眾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就要心里裝著群眾,凡事想著群眾,工作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就要深入群眾,傾聽群眾呼聲,體察群眾情緒,關心群眾疾苦,切實幫忙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淡化群眾觀念,淡薄群眾感情,失去群眾信賴,就失去了黨執政的基礎,我們就將一事無成。
利為民所謀,持續黨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我們黨的一切奮斗,歸根到底是為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利為民所謀,正是我們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根本所在,也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堅持利為民所謀,就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想問題、作決定、辦事情的根本依據,絕不允許謀取私利;就要以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想干事、能干事、會干事、干成事,腳踏實地,真抓實干,為造福一方發揮聰明才智;就要協調和兼顧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個性是協調好人民內部各個利益群體之間的關系,處理好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先富地區群眾利益與后富地區群眾利益的關系,扎扎實實地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