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園春:詞牌名,又名“東仙”“壽星明”“洞庭春色”等。雙調(diào),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韻;后段十二句,五平韻。
【2】惟余:只剩下。余:有版本作“馀”。
【3】莽莽:即茫茫,白茫茫一片。形容空曠無際。
【4】頓失:立刻失去。頓:頓時,立刻。
【5】滔滔:滾滾的波濤。
【6】原馳蠟象:作者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晉高原”。馳:有版本作“驅”。蠟象:白色的象。
【7】須:待、等到。
【8】“看紅裝”二句:紅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裝飾艷麗的美女裹著白色的外衣,格外嬌媚。紅裝:身著艷麗服飾的美女。一作銀裝。
【9】妖嬈(ráo):嬌艷嫵媚。
【10】競折腰:爭著為江山奔走效勞。折腰:傾倒,躬著腰侍候。
【11】“秦皇漢武”二句:是說秦皇漢武,功業(yè)甚盛,相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遜色。秦皇:秦始皇嬴政,秦朝的創(chuàng)業(yè)皇帝。漢武:漢武帝劉徹,西漢第七位皇帝。
【12】略輸:稍差。
【13】文采:本指辭藻、才華。這里引申為文治。
【14】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建立統(tǒng)一大業(yè)的皇帝。
【15】宋祖:宋太祖趙匡胤,宋朝的創(chuàng)業(yè)皇帝。
【16】稍遜風騷:意近“略輸文采”。遜:差。風騷:本指《詩經(jīng)》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后來泛指文章辭藻。
【17】天驕:漢時匈奴自稱為“天之驕子”,以后泛稱強盛的邊地民族。
【18】成吉思汗:元太祖鐵木真統(tǒng)一蒙古后的尊稱,意思是“強者之汗” 。
【19】“只識”句:是說只以武功見長。識:知道,懂得。
【20】雕:一種鷹類的大型猛禽,善飛難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強的射手。
沁園春·雪
[現(xiàn)代] 毛澤東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nèi)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分類標簽:
描寫雪
哲理詩
作品賞析
【原注】:
“原”指高原,即秦晉高原。
【注釋】: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
風騷:《詩經(jīng)·國風》和屈原的《離騷》,泛指文學。
天驕:漢朝人稱匈奴為“天之驕子”,見《漢書·匈奴傳》。
成吉(ki)思汗(han2):建立了橫跨歐亞的大帝國的蒙古征服者。
射雕:《史記·李廣傳》稱匈奴善射者為“射雕者”。
【題解】
題解∶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澤東從延安飛重慶,同國民黨進行了四十三天的談判。其間柳亞子屢有詩贈毛,十月七日,毛書此詞回贈。隨即發(fā)表在重慶《新華日報》上,轟動一時。
【作法】
這詞的“成吉思汗”和《十六字令》的“離天三尺三”,一個不是漢名,一個是直接引用民謠,都不必拘守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