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虞美人:詞牌名,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2】枕上:取首句中二字為題,寫新婚初別枕上的離愁別緒與相思之苦。
【3】堆:堆積,層層堆壓。
【4】曉:天亮。
【5】來:語助詞,無實義。百念都灰盡:即萬念俱灰,一切想法都化作了灰燼,極言失望。
【6】離人:指作者的妻子楊開慧。1920年冬,同毛澤東在長沙結婚。
【7】一鉤殘月:拂曉時形狀如鉤的月亮。
【8】流:沉落。
【9】無由: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虞美人·枕上
[現代] 毛澤東
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
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
曉來百念都灰盡,剩有離人影。
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作品賞析
詞的上闋寫離愁之濃,失眠之苦。“堆來”,極言愁多;“枕上”,透出思念中輾轉反側之態:“愁何狀”?猶如“江海翻波浪”。這與李煜著名的《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幾有相同意境。可見詩人的枕上深愁是何等不可遏抑!偏偏在這種時候,“天色總難明”,只得于寂寞無奈之時,“披衣起坐數寒星”,聊遣愁思。“數寒星”三字極有情趣,可從中看出詩人的孤單與寂寞。
下闋寫傷別之深。詩人經過一夜苦熬,曉來依然不見離人,只在朦朧中回憶裊裊倩影,故頓生“百念都灰盡”之感。此時,抬頭西望,惟有殘月如鉤,怎叫詩人不對月拋淚!這使讀者聯想起宋人呂本中的《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也許,《枕上》的作者此時正有此情此感。
上闋從一“愁”字人手,極寫思念之深;下闋以一“淚”字收筆,甚言思念之苦。寫此詞時,詩人還是個剛離開學校的二十八歲的青年,男女情長,是極自然的,正所謂“無情未必真豪杰”。
全詞明快流暢,坦直樸素而富有情趣。“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的似水柔情,與“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男兒氣概,完全可以同時并存于一人的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