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黃鶴樓

 全唐詩大全   2021-08-22 16:48   289 人閱讀  0 條評論
摘要:

【1】菩薩蠻:詞牌名。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名。《菩薩蠻》原是今緬甸境內古代羅摩國的粵曲,后經漢族樂工改制而成的,于佛教語中“菩薩”無關。另有一說,唐蘇鶚《杜陽雜編》說:“大中(唐宣宗年號,850年前后)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瓔珞被

  【1】菩薩蠻:詞牌名。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名。《菩薩蠻》原是今緬甸境內古代羅摩國的粵曲,后經漢族樂工改制而成的,于佛教語中“菩薩”無關。另有一說,唐蘇鶚《杜陽雜編》說:“大中(唐宣宗年號,850年前后)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瓔珞被體,號‘菩薩蠻隊’。當時倡優(yōu)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此說不可信。據(jù)《教坊記》載,開元年間已有《菩薩蠻》曲名。上下片各四句。《詞譜》定李白《菩薩蠻》詞為正體。又名《子夜歌》、《重疊金》等。

  【2】黃鶴樓:舊址在湖北省武昌市區(qū)之西長江岸邊的黃鶴磯(一作黃鵠磯)上,即今武漢長江大橋南端西側。樓在歷史上曾幾經毀壞修復,1955年修建大橋時拆去遺留建筑物,1985年六月在重新擴建后開放。《南齊書·州郡志》說有個叫子安的仙人,曾騎黃鵠(即鶴,古“鵠”、“鶴”二字通)經過黃鵠磯。《太平寰宇記》說騎鶴仙人叫費文袆(huī),一作費祎(yī),每乘黃鶴到此樓休息。樓因此得名。許多文人曾題詩抒慨,唐崔顥的名句“黃鶴一去不復返”,尤為歷代傳誦。作者借這個題目,抒發(fā)了革命家的截然不同的感慨。

  【3】茫茫:廣大貌,遠貌。

  【4】九派:派,水的支流。相傳在長江中游一帶有九條支流同長江匯合,所以稱“九派”。鮑照《登黃鶴磯》詩:“九派引滄流。”

  【5】中國:就是國中。《孟子·公孫丑下》:“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趙岐注:“王欲于國中而為孟子筑室。”或徑用通常意義來解釋,亦通。那么,流中國,就是流于中國境內。

  【6】沉沉:也作沈沈。湛湛,深遠貌。《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沈沈隱隱”,李善注:“沈沈,深貌也。”

  【7】一線:指當時長江以南的粵漢鐵路和以北的京漢鐵路。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兩條鐵路已接通,改名京廣鐵路。

  【8】莽蒼蒼:莽蒼,迷茫。莽蒼蒼,就是莽蒼的長言,多出了一個音節(jié)。

  【9】龜蛇鎖大江:龜蛇指龜山和蛇山,蛇山在武昌城西長江邊,龜山在它對岸的漢陽,隔江對峙,好像要把長江鎖住一樣。

  【10】把酒酹(lei)滔滔:酹,古代用酒澆在地上祭奠鬼神或對自然界事物設誓的一種習俗。這里是對滔滔的長江表示同反動勢力斗爭到底的決心。滔滔,大水貌。《詩 小雅 四月》:“滔滔江漢。”此用作江水的代語

  【11】心潮:謂心情極不平靜,猶如潮水。

  菩薩蠻·黃鶴樓

  [現(xiàn)代] 毛澤東

  茫茫九派流中國,

  沉沉一線穿南北。

  煙雨莽蒼蒼,

  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

  剩有游人處。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作品賞析

  【注釋】:

  黃鶴樓:故址在長江南岸武昌蛇山上,因武漢長江大橋建橋需要,于一九五六年拆除。八一年在原址南面五百米處重建,于八五年竣工。《寰宇記》,“昔費祎〔yi1〕登仙,每乘黃鶴于此憩駕,故號為黃鶴樓。”

  茫茫:遼闊的樣子。

  九派:九條支流。相傳古時在江西湖北一帶有九條支流匯入長江。

  一線:指京漢和粵漢鐵路,即今之京廣線。

  龜蛇:指龜山和蛇山。龜山在漢陽,形如龜;蛇山在武昌,形如蛇。兩山隔江對峙。

  黃鶴知何去:唐崔顥有七律《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酹(lei4):祭奠,澆酒于地。蘇軾《念奴嬌》,“一樽還酹江月”。

  【題解】

  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一日,國民黨軍隊繳了上海工人糾察隊的槍,次日,又向罷工示威的工人開槍。在長沙,五月二十一日,何鍵、許克詳開始捕殺共產黨員,中共湖南省委退讓,取消了十萬農軍進攻長沙的計劃。毛澤東當時在武漢辦農民運動講習所。在四月二十七日的中共五大上,毛提出的“迅速加強土地斗爭”的建議未能得到討論。毛澤東準備應付突然事變,把妻子和三個孩子送回了湖南。

  二七年七月十五日,汪精衛(wèi)在武漢宣布“清黨”,國共兩黨徹底分裂。

本文地址:http://www.eee587.com/33618.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網友投稿文章,由 成語大全 小編編輯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fā)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