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隴望蜀的意思,得隴望蜀的出處

 杭州畫室   2023-10-18 00:34   414 人閱讀  1 條評論
摘要:

得隴望蜀拼音:「délǒngwàngshǔ」※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得隴望蜀解釋:隴:指甘肅一帶;蜀:指四川一帶。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比喻貪得無厭。得隴望蜀出處:《后漢書·岑彭傳》:“人苦不知足,

得隴望蜀的意思,得隴望蜀的出處

得隴望蜀(拼音:dé Lǒng wàng Shǔ)是一則來源于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見于《東觀漢記·隗囂傳》。“得隴望蜀”原意是指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隴:今甘肅一帶;蜀:今四川一帶),后成為譏諷人不知道滿足、總想得到更多的意思;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 ;本為中性詞,后多含貶義。

得隴望蜀,出處解釋和例句

得隴望蜀拼音:

「dé lǒng wàng shǔ」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得隴望蜀解釋:得隴望蜀的意思

隴:指甘肅一帶;蜀:指四川一帶。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比喻貪得無厭。

得隴望蜀出處:

《后漢書·岑彭傳》:“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鬢為白。”

《東觀漢記·隗囂(áo)傳》:“西城若下,便可見兵,南擊蜀虜。人苦不知足。既平隴,重望蜀。每一發兵,頭鬢為白。”

一說,語出《后漢書·岑彭傳》:“兩城若下,便可將兵南山蜀虜。人若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一發兵,頭須為白。”《東觀漢記》成書于東漢本朝,《后漢書》成書于南朝宋,當以前者為源。

后來人們將“既平隴,復望蜀”簡化為成語“平隴望蜀”,也作“得隴望蜀”。

成語故事

東漢初年,有兩股反對光武帝的地方勢力:一是割據巴蜀的公孫述;二是稱霸隴西(今甘肅東部)的隗囂。公元32年,大將岑彭隨光武帝劉秀親征隴西,將隗囂圍在西城(今陜西安康西北)。

公孫述為了救援隗囂,增兵上邽(今甘肅天水;邽音guī),牽制了漢軍的大量兵力。

光武帝見西城、上邽兩城一時攻不下,便留了封詔書給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

岑彭接到詔書一看,上面寫著:“如果攻占了隴地兩城,便可率軍攻打蜀地的公孫述。人最痛苦的事情是總是不知足,我也一樣,已經得到隴地,又希望得到蜀地,因此每一次發兵,頭發雙鬢都白了。”

岑彭觀察了西城一帶的地勢,決定采用水淹。他叫士兵每人背上一個布袋,裝上泥土,將山谷間的水流堵住,引往西城。但這時城內地下水也涌出,城墻內外壓力平衡,反而不坍。

雙方正在相持之際,去向公孫述討救兵的隗囂部將,帶著大隊蜀兵趕到。岑彭見敵兵眾多,本軍糧草已盡,便下令退兵,并撤回了包圍上邽的漢軍。

漢軍撤退,隗囂帶領兵馬尾追襲擊。岑彭親自斷后,掩護漢軍順利東歸,避免了損失。

后來,隗囂的兒子隗純歸順了光武帝。岑彭奉命領兵攻蜀。他首先拿下了荊門,接著攻破平曲。岑彭吩咐部下堅守陣營,自己率精兵從水路攻入四川,一路勢如破竹,直逼巴蜀腹地。

岑彭率軍攻下武陽(今四川彭山東),又指揮精銳騎兵進襲成都。漢軍攻勢凌厲,蜀兵聞風潰散。

公孫述只當漢軍尚在千里之外,聽說岑彭離成都只有幾十里了,不由大驚失色,以杖敲地說:“是何神也!”

公元36年,漢軍占領蜀地,光武帝“得隴望蜀”的宿愿終于實現了。

成語寓意

“得隴望蜀”這個成語通常被看作貶義詞,用來比喻某人貪心、不知滿足,得寸進尺。但也有人認為,得隴望蜀的原意并非如此,它不僅沒有貶義,反而帶有褒贊的意思。

從劉秀給岑彭寫的信中,可以讀出這樣幾個信息,首先,劉秀具有卓越的軍事才能,他看到了至關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欲建偉業,就必須拿下隴、蜀。其次,劉秀的信也是對岑彭的鞭策和鼓勵,人最怕驕傲自滿,沒有上進心,劉秀無異于告訴岑彭,“革命尚未取得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此外,這封信也透露出劉秀創業的艱辛,不然他不會發出“每一發兵,頭鬢為白”的感慨。可以說,劉秀正是在不斷的“得隴望蜀”中,完成了他的“中興”大業。可見,“得隴望蜀”不是指貪心,而是指要為自己遠大的理想而奮斗。

成語辨析

得隴望蜀—得寸進尺—貪得無厭

這三個成語都有貪心不足的意思,但有區別:“得隴望蜀”語意較輕,“得寸進尺”語意較重。“得隴望蜀”要求的往往是具體事物,適用范圍較小;“得寸進尺”要求的可以是具體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適用范圍較大。“得隴望蜀”多用在書面語里,“得寸進尺”在口語、書面語里都常用。另外,這幾個詞里,“貪得無厭”語意最重,貶義色彩最為強烈。

成語用法

成文用法

“得隴望蜀”比喻得了這個、又想那個,總不知足;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原為中性詞,后變為貶義詞。

得隴望蜀例句:

明·何良俊《四友齋從說·雜記》:“官資雖厚,然不入府縣,別無調度。與東南士夫求田問舍、得隴望蜀者,未知孰賢?”

明·王世貞《鳴鳳記?忠佞異議》:“使他知我假途滅虢之計,消彼得隴望蜀之謀,豈非一舉而兩得乎?”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八回:香菱笑道:“好姑娘,你趁著這個工夫,教給我作詩罷!”寶釵笑道:“我說你得隴望蜀呢!”

清·曹雪芹 《紅樓夢》第八十回:只因薛蟠是天性得隴望蜀的,如今娶了金桂,又見金桂的丫頭寶蟾有三分姿色,舉止輕浮可愛,便時常要茶要水的故意撩逗他。

魯迅《書信集·致陶元慶》: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畫幾幅,雖然太有些得隴望蜀。

已經到手的,人總會覺得平淡,他對最高的幸福習以為常,就得隴望蜀,更做非分的癡想,他逃避太陽,卻想靠寒霜取暖。

近反義詞

近義詞:欲壑難填 貪心不足 貪多務得 貪得無厭 貪猥無厭 漫無止境 獲隴望蜀 得寸進尺 得而不惜 蹬鼻子上臉

反義詞:知足不辱 如愿以償 知足常樂 稱心如意 適可而止

典 故

東漢初年,隗囂(ao)割據隴地,公孫述割據蜀地,自立為王,二人相互勾結,對抗朝廷。建武八年,光武帝劉秀與大將岑彭率軍攻破天水(今屬甘肅省),岑彭又與偏將吳漢把隗囂包圍在西城。公孫述派兵來援救隗囂,駐扎在上邦(gui),光武又派蓋延、耿弁包圍之,自己回兵東歸。回到京都,劉秀給岑彭去信說:”兩城若下,便可帶兵向南擊破蜀虜。人若不知足,即平隴,復望蜀。”意思是平定隴后不應滿足,緊接南下平定蜀。后來”既平隴,復望蜀”就演變為成語”得隴望蜀”,意思也變成形容得寸進尺,貪心不足了。既是褒義詞,又是貶義詞。

成語接龍

得隴望蜀 蜀犬吠日 日月不居 居安資深 深文附會 會逢其適 適當其沖 沖鋒陷銳 銳不可當 當局者迷 迷戀骸骨 骨鯁之臣 臣心如水 水底撈月 月貌花容 容頭過身 身當矢石 石沉大海 海納百川 川澤納污 污手垢面 面壁功深 深惡痛絕 絕處逢生 生龍活虎 虎不食兒 兒女子語 語笑喧嘩 嘩世取名 名山事業 業精于勤 勤學苦練 練達老成 成人之善 善財難舍 舍短取長 長江天塹 塹山堙谷 谷馬礪兵 兵不逼好 好好先生 生靈涂地 地曠人稀 稀世之寶 寶馬香車 車馬盈門 門庭如市 市井之徒 徒擁虛名 名公巨人 人不自安 安內攘外 外合里差 差強人意 意興盎然 然糠照薪 薪盡火傳 傳為笑談 談何容易 易子而食 食案方丈 丈二和尚 尚虛中饋 饋貧之糧 糧多草廣 廣見洽聞 聞風遠遁 遁天之刑 刑措不用 用心用意 意氣飛揚 揚湯止沸 沸反盈天 天涯比鄰 鄰女窺墻 墻風壁耳 耳提面訓 訓練有素 素不相能 能上能下

本文地址:http://www.eee587.com/5072.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網友投稿文章,由 成語大全 小編編輯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取消回復


表情

  1. 麥卡斯中文網
    麥卡斯中文網【站長】 @回復

    得隴望蜀
    得隴望蜀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