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宮詞
[唐] 白居易
雨露由來一點恩,爭能遍布及千門?
三千宮女胭脂面,幾個春來無淚痕!
作品賞析
①胭脂面;涂胭脂的面孔。②淚痕:胭脂面上的淚痕,更顯出悲悲戚戚。七言絕句《后宮詞》當寫于唐穆宗長慶元年(公元821年)白居易任中書舍人時。這兩句是說,宮中眾多的如花似玉般美艷的宮女,整日盛妝打扮,以盼“春日”(皇上臨幸),可是她們有幾個能盼到這臨幸的時刻?有幾個人的胭脂面沒有淚痕橫陳詩句描述這些宮女過著悲慘的生活,直書其事,傾懷而訴,無窮幽怨,皆在“淚痕”二字之中。--引自李濟洲編著之《全唐詩佳句賞析》
白居易淚濕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
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
分類標簽:
唐詩三百首
作品賞析
【注解】:
1、淚濕:猶濕透。
2、恩:指皇帝對她的恩愛。
3、熏籠:薰香爐子上罩的竹籠。
【韻譯】:
淚水濕透羅巾,好夢卻難做成;
深夜,前殿傳來有節(jié)奏的歌聲。
紅顏尚未衰減,恩寵卻已斷絕;
她獨倚著熏籠,一直坐待天明。
【評析】:
詩是代宮人所作的怨詞。首句寫夜來不寐,夢想君王臨幸;二句寫忽聞前殿歌
聲,君王來幸無望;三句寫紅顏猶在,君恩已斷之苦;四句寫再幻想君王可能來幸,
于是斜倚熏籠,坐待至天明,終成泡影。語言明快自然,感情真摯而多層次,細膩地
刻劃了失寵宮女千回百轉(zhuǎn)的心理狀態(tài)。
--引自"超純齋詩詞"bookbest.163.net 翻譯、評析:劉建勛
----------------------
這首詩是代宮人所作的怨詞。前人曾批評此詩過于淺露,這是不公正的。詩以自然渾成之語,傳層層深入之情,語言明快而感情深沉,一氣貫通而絕不平直。
詩的主人公是一位不幸的宮女。她一心盼望君王的臨幸而終未盼得,時已深夜,只好上床,已是一層怨悵。寵幸不可得,退而求之好夢;輾轉(zhuǎn)反側(cè),竟連夢也難成,見出兩層怨悵。夢既不成,索性攬衣推枕,掙扎坐起。正當她愁苦難忍,淚濕羅巾之時,前殿又傳來陣陣笙歌,原來君王正在那邊尋歡作樂,這就有了三層怨悵。倘使人老珠黃,猶可解說;偏偏她盛鬢堆鴉,紅顏未老,生出四層怨悵。要是君王一直沒有發(fā)現(xiàn)她,那也罷了;事實是她曾受過君王的恩寵,而現(xiàn)在這種恩寵卻無端斷絕,見出五層怨悵。夜已深沉,瀕于絕望,但一轉(zhuǎn)念,猶翼君王在聽歌賞舞之后,會記起她來。于是,斜倚熏籠,濃熏翠袖,以待召幸。不料,一直坐到天明,幻想終歸破滅,見出六層怨悵。一種情思,六層寫來,盡纏綿往復(fù)之能事。而全詩卻一氣渾成,如筍破土,苞節(jié)雖在而不露;如繭抽絲,幽怨似縷而不絕。短短四句,細膩地表現(xiàn)了一個失寵宮女復(fù)雜矛盾的內(nèi)心世界。夜來不寐,等候君王臨幸,寫其希望;聽到前殿歌聲,君王正在尋歡作樂,寫其失望;君恩已斷,仍斜倚熏籠坐等,寫其苦望;天色大明,君王未來,寫其絕望。淚濕羅巾,寫宮女的現(xiàn)實;求寵于夢境,寫其幻想;恩斷而仍坐等,寫其癡想;坐到天明仍不見君王,再寫其可悲的現(xiàn)實。全詩由希望轉(zhuǎn)到失望,由失望轉(zhuǎn)到苦望,由苦望轉(zhuǎn)到最后絕望;由現(xiàn)實進入幻想,由幻想進入癡想,由癡想再跌入現(xiàn)實,千回百轉(zhuǎn),傾注了詩人對不幸者的深摯同情。
(賴漢屏)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為網(wǎng)友投稿文章,由 成語大全 小編編輯整理,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zhuǎn)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