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江南三首:憶江南·江南好,憶江南·江南憶,憶江南·江南憶二。憶江南賞析,憶江南詩意,憶江南的詩意。
憶江南·江南好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風(fēng)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能不憶江南?
分類標(biāo)簽:描寫春天、小學(xué)、婉約詩
【1】據(jù)《樂府雜錄》,此詞又名《謝秋娘》,系唐李德裕為亡姬謝秋娘作。又名《望江南》、《夢江南》等。分單調(diào)、雙調(diào)兩體。單調(diào)二十七字,雙凋五十四字,皆平韻。
【2】諳(音安):熟悉。
【3】江花:江邊的花。
【4】勝:一作“似”
【5】藍(lán):藍(lán)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此指蓼藍(lán)。《旬子·勸學(xué)》:“青出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
作品賞析
此詞寫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個既淺切又圓活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而作者的贊頌之意與向往之情也盡寓其中。同時,唯因“好”之已甚,方能“憶”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結(jié)句“能不憶江南”,并與之相關(guān)闔。次句“風(fēng)景舊曾諳”,點(diǎn)明江南風(fēng)景之“好”,并非得之傳聞,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時的親身體驗與親身感受。這就既落實了“好”字,又照應(yīng)了“憶”字,不失為勾通一篇意脈的精彩筆墨。三、四兩句對江南之“好”進(jìn)行形象化的演繹,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艷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qiáng)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示了作者善于著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既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贊嘆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yuǎn)而又深長的韻味,把讀者帶入余情搖漾的境界中。
--引自李濟(jì)洲編著之《全唐詩佳句賞析》
日出江花紅勝火①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②
能不憶江南
①日出句:早晨太陽出來以后,照得江邊盛開的花兒,紅艷得比火還要紅。
②春來句:藍(lán),用藍(lán)草制成的顏料,也叫靛青。春江青碧,好像靛青的顏色一樣,在陽光下泛著綠波。
這幾句詞是說,春日,朝陽照耀下的江畔花朵,紅得勝似烈火;江水碧綠的顏色,只有藍(lán)草可以相比。這一切,怎能不撩起我對江南的回憶?詩人用對比、夸張的手法,對江南水鄉(xiāng)的誘人春色進(jìn)行了形象的描繪,紅綠相映,光彩奪目,印象強(qiáng)烈,引人入勝。
--引自李濟(jì)洲編著之《全唐詩佳句賞析》
憶江南·江南憶
憶江南·江南憶
[唐] 白居易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fù)相逢。
憶江南·江南憶
[唐] 白居易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作品賞析
第二首詞以“江南憶,最憶是杭州”領(lǐng)起,前三字“江南憶”和第一首詞的最后三字“憶江南”勾連,形成詞意的連續(xù)性。后五字“最憶是杭州”又突出了作者最喜愛的一個江南城市。如果說第一首詞像畫家從鳥瞰的角度大筆揮灑而成的江南春意圖,那么,第二首詞便像一幅杭州之秋的畫作了。
作者很愛西湖的春天,他在詞里偏偏不寫杭州之春,這可能是為了避免和第一首詞所寫的春景重復(fù)。他寫杭州之秋,一寫靈隱寺賞月賞桂,一寫高亭之上觀錢塘江潮。兩句詞就寫出兩種境界。“山寺月中尋桂子”的“山寺”,指的是西湖西邊的靈隱寺。這座古剎有許多傳說,有的還蒙上一層神話色彩:傳說靈隱寺的桂花樹是從月宮中掉下來的。作者曾在寺中賞月,中秋節(jié)桂花飄香,那境界使他終身難忘。山、寺、月影下,尋桂子,寫出了幽美的環(huán)境,也寫了置身其間的詞人的活動。然而,詞人回憶杭州還有另一種境界使人難忘。那就是“郡亭枕上看潮頭”,錢塘江潮是大自然的奇觀,潮頭可高達(dá)數(shù)丈,所以白居易寫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見那卷云擁雪的潮頭了,顯得趣意盎然。“郡亭枕上看潮頭”,以幽閑的筆墨帶出驚濤駭浪的景色,與上句“山寺月中尋桂子”的靜謐而朦朧的美的境界形成鮮明的對照,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白居易是熱愛杭州的,所以他在回到北方以后,又產(chǎn)生了“何日更重游”的愿望。
雜曲歌辭·憶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風(fēng)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fù)相逢。
作品賞析
白居易曾經(jīng)擔(dān)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兩年,后來又擔(dān)任蘇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時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蘇杭,應(yīng)該說,他對江南有著相當(dāng)?shù)牧私猓蚀私显谒男哪恐辛粲猩羁逃∠蟆.?dāng)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后十二年,他六十七歲時,寫下了這三首憶江南,可見江南勝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幾個字來概括江南春景,實屬不易,白居易卻巧妙地做到了。他沒有從描寫江南慣用的“花”、“鶯”著手,而是別出心裁地從“江”為中心下筆,又通過“紅勝火”和“綠如藍(lán)”,異色相襯,展現(xiàn)了鮮艷奪目的江南春景。異色相襯的描寫手法,在大詩人杜甫的詩里常常可見,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兩種不同的顏色互相映襯,使詩意明麗如畫。白居易走的也是這條路,從他的詩里也可見端倪,“夕照紅于燒,晴空碧勝藍(lán)”、“春草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筆下,從初日,江花(可能是水花),江水之中獲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襯的手法而形成了我們想象中的圖畫,色彩絢麗耀眼,層次豐富,幾乎無需更多聯(lián)想,江南春景已躍然眼前。
既是“能不憶江南”,那么杭州這個白居易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是什么給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載:“杭州靈隱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種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墮,寺僧亦嘗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來,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時候,很有興趣去拾它幾顆,也似多次去靈隱寺尋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賞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詩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氣質(zhì),在八月桂花暗飄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連桂叢,時而舉頭望月,時而俯首細(xì)尋,看是否有桂子從月中飛墮于桂花影中。這是何等美麗動人的一副畫面。一個尋字,而情與景合,意與境會,詩情畫意,引人入勝。
也許,月中桂子只是傳說,那么錢塘潮奇觀確實是存在的。尋桂子不一定能尋到,潮頭卻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極深的景觀。錢塘江自杭州東南流向東北,至海門入海。錢塘潮每晝夜從海門涌入,異常壯觀。錢塘潮在每年中秋后三日潮勢最大,潮頭可高達(dá)數(shù)丈,正因為如此,所以白居易寫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見那卷云擁雪的潮頭了,趣意盎然。上句寫跑去寺里尋找那美麗的傳說,下句寫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錢塘潮,一動一靜,從中我們可以一窺作者內(nèi)心蘊(yùn)涵的種種心理活動,也許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難忘。
第三首,寫的是蘇州。吳酒一杯春竹葉,也許有人會說,竹葉青并非是吳酒啊,這是怎么回事呢?一來,竹葉是為了與下句的芙蓉對偶,二來,“春”在這里是形容詞,所謂春竹葉并非一定是指竹葉青酒,而是指能帶來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詩里就有“甕頭竹葉經(jīng)春熟”的說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時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類。文人大多愛酒,白居易應(yīng)該也不例外,喝著吳酒,觀“吳娃雙舞”猶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者,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稱為“娃”,吳王夫差為她建的房子就叫“館娃宮”。也許白居易這樣寫,就是出于對西施這位絕代佳人的聯(lián)想吧。十多年后,他在洛陽,回憶起當(dāng)年飲酒觀舞,不禁嘆道:“早晚復(fù)相逢?”。早晚,是當(dāng)時的口語,意思就是何時。
三首詞,從今時,憶起往日,最后又回到今天,從洛陽到蘇杭,從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時間,空間都有極大的跨度。白居易身在洛陽,神馳江南,撫今追昔,無限深情地追憶最難忘的江南往事,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滿足。而我們今日讀此詞,則因為白居易的出色描寫,也能得到某種精神滿足,不知當(dāng)時白居易是寫給自己回憶的,還是留待后人欣賞的.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為網(wǎng)友投稿文章,由 成語大全 小編編輯整理,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zhuǎn)載請保留出處!
發(fā)表于2022-11-18 at 14:57 沙發(fā)
憶江南,憶江南白居易,憶江南古詩,憶江南古詩帶拼音,憶江南三首,能不憶江南,白居易憶江南,憶江南 古詩,古詩憶江南,憶江南詞三首,白居易 憶江南,憶江南歌曲,憶江南 白居易,憶江南的意思,憶江南茶葉
憶江南賞析,憶江南詩意,清華憶江南,憶江南的詩意,憶江南春晚,鄭州清華憶江南,華泰憶江南,清華憶江南地址,又憶江南,憶江南ppt,憶江南教學(xué)設(shè)計,憶江南課件,憶江南溫泉,憶江南的背景,憶江南的寫作背景,憶江南普洱纖身茶
熊岳憶江南,憶江南三首詩,又憶江南 姚貝娜,鄭州清華憶江南溫泉,步步高憶江南,憶江南的詩意是什么,營口憶江南溫泉谷度假酒店,鄭州清華憶江南招聘,憶江南 白居易古詩,憶江南描寫的是什么地區(qū),憶江南是什么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