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籌莫展的意思,一籌莫展造句,一籌莫展的近義詞,一籌莫展的反義詞
一籌莫展(拼音:yī chóu mò zhǎn)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于元·脫脫《宋史·蔡幼學傳》。
一籌莫展(籌:計策)指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常用于形容一點辦法也想不出來。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補語。
一籌莫展,出處解釋和例句
一籌莫展拼音:
「yī chóu mò zhǎn」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一籌莫展的解釋:一籌莫展的意思,一籌莫展是什么意思,一籌莫展什么意思
籌:籌劃、計謀;展:施展。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一點辦法也想不出來。
一籌莫展出處:
元·脫脫《宋史·蔡幼學傳》:“其極至于九重深拱而群臣盡廢,多士盈庭而一籌不吐。”
后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一籌莫展”。
成語故事
蔡幼學,字行之,溫州瑞安(今浙江瑞安)人。自幼聰慧,少年時跟隨陳傅良學習長達十年。蔡幼學勤奮好學,博覽群書。他十八歲時,便一舉奪取朝廷禮部會試第一名,成為當時最年輕的進士。
當時的宰相張說是宋孝宗的親戚。朝中的政務全被張說一人獨攬,朝廷腐敗,政局混亂。蔡幼學上書宋孝宗,慷慨陳詞,直率地批評朝政的失誤。他認為宰相張說權勢太重,不明大體,有些做法近乎胡作非為,應該受到嚴厲懲處。奏章內容傳到宰相張說的耳中,他氣惱不已,非要將蔡幼學降職任用不可。
時光如梭,宋孝宗死去,宋寧宗即位。宋寧宗決心重振朝綱,有所作為。于是,宋寧宗下令朝臣和地方官廣開言路,多為朝廷提意見,批評朝政。
蔡幼學看到新即位的皇帝大力革新,心中萬分高興,便連夜草擬奏章,呈給宋寧宗。蔡幼學在奏章中寫道:“皇上如果想成為一位賢明、有作為的君主,必須從這三個方面著手:一是要孝敬父母;二是要重用品質高尚、才能超群的人;三是要減輕賦稅,立法寬厚,仁愛待民。要想抓好這三方面的事情,尤其要以任用賢能之人為最重要的事。近些年來,一些心術不正的人當道,謀害品德優秀而又有杰出才能的人。他們制造大量輿論,排擠為朝廷鞠躬盡瘁的忠臣。所以,大臣們有心為皇上和朝廷效力,勵精圖治,但又怕惹是非,所以大臣們都失去了信心,即使朝廷中有好多謀士,卻是一籌不吐,一點辦法也想不出來。在這種情況下,除非抓緊興辦教育,廣泛地選拔人才,否則,怎么能使天下的仁人志士振奮精神呢?”蔡幼學奏章中的“一籌不吐”,久而久之演變成了“一籌莫展”。
成語寓意
蔡幼學的奏章中說,因為心術不正的人當道,謀害品德優秀而又有杰出才能的人。導致大臣們都失去了信心,即使朝廷中有好多謀士,卻是一籌莫展,一點辦法也想不出來。在現實生活中,當人們遇到困境,苦于找不到解決方法的時候,應該試著放開思維,從別的方面找出路。如果可以在困境面前曲線變通,就可以在迷霧中找到生路,走出困境。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一籌莫展”指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常用于形容一點辦法也想不出來。
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補語。
一籌莫展例句:一籌莫展造句
明·唐順之《與陳蘇山職方》:“蓋部中只見其報功而不知其為衰庸阘懦、一籌莫展之人也。”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竊符記·忌見侯生》:“多君不鄙頻加厚,早難道莫展一籌,若得符兵權唾手。”
清·李伯元《官場現形記》二三回:“河督聽了,尤為毛發悚然。一想:‘事情不妙!保不定這幾天之內,里頭還要動我的手!’想來想去,一籌莫展。
清·孔尚任《桃花扇》:“下官史可法;日日經略中原;究竟一籌莫展。”
面對這道復雜的數學題,他一籌莫展,不知該從何做起。
平時學習不認真,不求甚解,到用時就會感到知識貧乏,一籌莫展。
一籌莫展近反義詞
一籌莫展的近義詞:束手無策 束手待斃 毫無辦法 焦頭爛額 內外交困 束手就擒 小手小腳 計無所出 左右為難 手足無措 萬般無奈 走投無路 半籌莫展 行有余力 半籌不納
一籌莫展的反義詞:神通廣大 大顯身手 大顯神通 庖丁解牛 游刃有余 錦囊妙計 一通百通 折沖千里 穩操勝券 足智多謀 急中生智 情急智生 千方百計 大展宏圖 操縱自如
一籌莫展成語接龍
展腳伸腰 腰金拖紫 紫氣東來 來回來去 去天尺五 五脊六獸 獸聚鳥散 散馬休牛 牛衣對泣 泣不成聲 聲銷跡滅 滅景追風 風雅興寄 寄鴈傳書 書空咄咄 咄咄逼人 人間天上 上樓去梯 梯山航海 海誓山盟 盟山誓海 海闊天高 高情逸興 興致索然 然糠自照 照章辦事 事過景遷 遷延羈留 留有余地 地主之誼 誼切苔岑 岑樓齊末 末如之何 何患無辭 辭窮理屈 屈打成招 招蜂引蝶 蝶化莊周 周情孔思 思婦病母 母以子貴 貴人善忘 忘年之契 契船求劍 劍拔弩張 張眉努目 目下十行 行險徼幸 幸災樂禍 禍福相生 生離死別 別創一格 格高意遠 遠垂不朽 朽木不雕 雕蟲小事 事不師古 古是今非 非同兒戲 戲彩娛親 親操井臼 臼杵之交 交口同聲 聲氣相求 求親告友 友風子雨 雨沾云惹 惹災招禍 禍絕福連 連更徹夜 夜不閉戶 戶限為穿 穿宵連夜 夜闌人靜 靜極思動 動蕩不定 定亂扶衰 衰當益壯 壯氣吞牛
一籌莫展典故
據《宋史·蔡幼學傳》記載,蔡幼學,字行之,南宋溫州瑞安人,自幼刻苦學習,曾拜當時名士張傅良為師。據說他后來青出于藍勝于藍,才學和文章都在他的老師之上。宋光宗時,曾任校書郎。后來,宋光宗去世,宋寧宗即位。宋寧宗即位之初,下一道詔書征求群臣的意見。蔡幼學上了一道奏章說:,“陛下,您得做好以下三件事,才能稱得上是一個好皇帝。一要恭親,對父母長輩孝順;二要重賢,任用有真才實學的人為官;三要愛民,對天下百姓要寬厚仁愛。而要做到這三件事,首先得從搞好教育入手。但是,近些年來,有那么一些人到處造謠誣陷好人,致使一些大臣害怕招惹是非而不能好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能,也使您接觸不到大多數有抱負的臣子。朝廷里有才學的大臣雖然不少,但真正有實際作用的辦法卻沒有拿出來。”即“多士盈庭而一籌莫吐。”,“陛下,如果再不重視教育,鼓勵講學,樹立良好的學習風氣,后果將不堪設想。望陛下三思。”人們根據以上故事把“一籌不吐”引申成“一籌莫展”這個成語,比喻束手無策,無法可想。
發表于2023-12-13 at 15:59 沙發
一籌莫展
一籌莫展的意思
一籌莫展是什么意思
一籌莫展的近義詞
一籌莫展造句
一籌莫展什么意思
一籌莫展的反義詞
服部平次一籌莫展
一籌莫展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