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蛇歌 [先秦] 先秦無名

 杭州畫室   2021-09-23 23:06   471 人閱讀  1 條評論
摘要:

龍蛇歌[先秦]先秦無名龍欲上天。五蛇為輔。龍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獨怨。終不見處所。作品賞析〖《史記》曰:晉國復而文公以得歸。賞從亡者。未至介子推。推亦不言祿。從者憐之。乃懸書宮門曰云云。文公出

龍蛇歌

[先秦] 先秦無名

龍欲上天。五蛇為輔。

龍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

一蛇獨怨。終不見處所。

作品賞析

〖《史記》曰:晉國復而文公以得歸。賞從亡者。未至介子推。推亦不言祿。從者憐之。乃懸書宮門曰云云。文公出。見其書曰:此介子推也。使人召之。則亡。入綿上山中。於是文公環(huán)綿上山而封之。以為介推田。號曰介山。〗

龍欲上天。五蛇為輔。龍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獨怨。終不見處所。(○《史記》晉世家。《樂府詩集》五十七。《詩紀前集》二。)

-----------逯欽立 編《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龍蛇歌

龍蛇歌

[先秦] 先秦無名

有龍矯矯。頃失其所。

五蛇從之。周遍天下。

龍饑無食。一蛇割股。

龍返其淵。安其壤土。

四蛇入穴。皆有處所。

有龍矯矯。頃失其所。

一蛇從之。周流天下。

龍反其淵。安寧其處。

一蛇耆乾。獨不得其所。

作品賞析

〖《說苑》曰:文公即位。賞不及推。推且出怨言。不食其食。推從者憐之。乃懸書宮門曰云云。文公出。見書。曰:嗟。

此介子推也。使人召之。則亡。入綿上山中。於是文公表綿上山中而封之。以為介推田。號曰介山。〗

有龍矯矯。頃失其所。五蛇從之。周遍天下。龍饑無食。一蛇割股。龍返其淵。安其壤土。四蛇入穴。皆有處所。一蛇無穴。號於中野。(○《說苑》復恩篇。《書鈔》百五十八。《樂府詩集》五十七。《詩紀前集》二。)

【龍蛇歌】〖附〗

〖《說苑》曰:晉文公出亡。舟之僑去虞而從焉。文公反國。擢可爵者而爵之。擢可祿者而祿之。僑獨不與焉。文公酌諸大夫酒。酒酣。文公曰:二三子盍為寡人賦乎。僑曰:君子為賦。小人請陳其辭。辭曰云云。遂歷階而去。○《詩紀》作舟之僑歌。〗

有龍矯矯。頃失其所。一蛇從之。周流天下。龍反其淵。安寧其處。一蛇耆乾。獨不得其所。(○《說苑》復恩篇。《詩紀前集》二作舟之僑歌。又《御覽》百九十八引所、下、乾三韻。○逯案。自上諸龍蛇歌觀之。西漢人之著錄先秦詩章。率皆有據(jù)。匪出臆造。特傳聞異辭耳。)

-----------逯欽立 編《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龍蛇歌

[先秦] 先秦無名

有龍于飛。周遍天下。

五蛇從之。為之承輔。

龍返其鄉(xiāng)。得其處所。

四蛇從之。得其雨露。

一蛇羞之。槁死于中野。

作品賞析

〖《呂氏春秋》曰:晉文公反國。介子推不肯受賞。自為賦《詩》曰云云。懸書公門而伏於山下。文公聞之曰:譆。此必介子推也。○逯案。龍蛇歌分見《呂氏春秋》、《史記》、《說苑》、《新序》、《淮南子》注及琴操等。辭各有異。《詩紀》均入古逸。今分別編此及漢詩中。〗

有龍于飛。周遍天下。五蛇從之。為之承輔。龍返其鄉(xiāng)。得其處所。四蛇從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槁死於中野。(○《呂氏春秋》介立篇。《類聚》九十六。《御覽》九百二十九。《詩紀前集》二。)

-----------逯欽立 編《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本文地址:http://www.eee587.com/109288.html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為網(wǎng)友投稿文章,由 成語大全 小編編輯整理,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zhuǎn)載請保留出處!


 發(fā)表評論 取消回復


表情

  1. 麥卡斯中文網(wǎng)
    麥卡斯中文網(wǎng)【站長】 @回復

    《龍蛇歌》是一首有關(guān)介之推的哀歌。介之推,一作介子推、介推、介子綏,春秋時晉國貴族,曾追隨晉獻公之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返國后,重耳立為晉文公,在封賞隨從臣屬時,忘了封賞介之推。介之推便和老母一道隱居于綿上(今山西介休縣東南)山中。文公為逼他出來,放火燒山,他堅持不出,被燒死。文公為旌表介之推的功勞,將環(huán)綿上山一帶封為”介田”,綿山也因之又稱”介山”。事見《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呂氏春秋·介立》、《史記·晉世家》等。《龍蛇歌》即作于介之推未獲封賞之后、隱于綿上山中之前。其作者,一般作介之推,《史記》則定為介之推的從者。先秦至漢代載有《龍蛇歌》的著作頗多,歌詞內(nèi)容大體相近,而在字句上則有或多或少的出入。從內(nèi)容上加以考察,此歌的流傳約有兩個系統(tǒng):《呂氏春秋·介立》、《史記·晉世家》以及《說苑·復恩》為一個系統(tǒng),歌中都說到五蛇從龍,這是從先秦開始流傳下來的;《新序·節(jié)士》、《淮南子注》以及《琴操》為另一系統(tǒng),只是泛說蛇龍相從,這是流行于兩漢的新歌。這里所引的原作,是前一系統(tǒng)中見于《呂氏春秋·介立》中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