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官相護是什么意思,官官相護下一句接什么
官官相護(guān guān xiāng hù)是一則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于《〈鴛鴦被〉第四折》。
官官相護的意思是官吏之間互相包庇、袒護,不為老百姓說話辦事。該成語的結構為主謂式;在句中一般作主語、分句;含貶義。
官官相護,出處解釋和例句
官官相護拼音:
「guān guān xiāng hù」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官官相護解釋:
指官員之間互相包庇。
官官相護出處:
元·無名氏《鴛鴦被》第四折:“好也,你兩個官官相為我死也!”
由此演變成成語“官官相護”。
元·關漢卿《包待制三勘蝴蝶夢》:“你都官官相為倚親屬;更做道國戚皇族。”
成語故事
曹州于家屯那個地方,有個財主名叫于朝棟,他有兩個兒子。有一年秋天,他家被強盜搶了一次,于家即到官府報案,結果有兩個小強盜被捉去殺了,因而強盜與于家結了仇。強盜為了報復,在一次搶劫之后,把一部分贓物悄悄地放進于家一間放雜物的屋子里。
曹州長官玉賢帶領人馬追捕強盜,途中在于朝棟家搜出了強盜所藏的贓物,于是不由分說,將于朝棟父子三人抓去。此事明明是冤枉,但曹州府玉賢既不調查核實,又不聽從下人的意見,硬把于朝棟父子三人放在站籠里活活折磨死了。
于朝棟等死后,眾人憤憤不平。
不久,眾人議論開了,有的人建議:此事應往上告,要上面重審。有人卻不同意這樣做。理由是:民家被官家害了,除了忍受,沒有別的辦法。倘若上告,照例仍舊發回來審問,這樣又落在他手里,豈不是又要倒霉嗎?當時又有人建議,請于朝棟的女婿去上告,因他是秀才,知書識理,一定有辦法。于朝棟的女婿對眾人說:“我去是很可以,只是于正事無濟,反叫站籠里多添一個屈死鬼。你想,撫臺一定要發回原官審問;縱然派個委員前來會審,官官相護……他是官,我們是民……這宮司打得贏打不贏呢?”眾人聽了,覺得很有道理,沒有辦法,只好罷了。
成語寓意
官官相護這個故事揭露了封建時代官官相護、欺壓百姓的腐朽的社會現象。可是, 封建的遺風至今尚未絕跡。喜歡搞“官官相護”的人,群眾觀念淡薄,他們不是保護廣大人民,而是庇護少數人;不是為群眾謀利益,而是為少數人謀私利。“官官相護”這也是派性,是對人民的派性,這種派性,就是通常所說的衙門作風,都必須在否定和反對之列。在現代社會,只能實行一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說,干部犯法,與民同罪。“為公犯法”只能是妄圖推卸和減輕法律責任的歪理,還是早點收起為好。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官官相護在句中一般作主語、分句;含貶義,指官員之間互相包庇。
官官相護例句:
元·關漢卿《蝴蝶夢》:“你都官官相為倚親屬,更做道國戚皇族。”
元·喬吉《兩世姻緣》:“也是俺官官相為,你可甚賢賢易色。”
元.無名氏《百花亭》:“這婦人明明是我娶到的媳婦哩,怎當他官官相為,強斷與王節使去。”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卷:“就準下來,他們官官相護,必不自翻招,反受一場苦楚。”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十三回:“既是太師府中事件,我只道官官相護,就了其事。”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五回:“你想,撫臺一定發回原官審問,縱然派個委員前來會審,官官相護,他又拿著人家的失單衣服來頂我們。”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九回:“如今就是鬧破了,也是官官相護的,不過認個承審不實,革職處分罷。”
在黑暗的舊中國,百姓饑寒交迫,民不聊生,但腐敗政府卻貨賂公行,官官相護,于民生國計而不顧。
近反義詞
近義詞:狼狽為奸 黨同伐異 官官相衛 官官相為 升官發財
反義詞:剛正不阿 弊絕風清
成語接龍
官官相護 護國佑民 民膏民脂 脂膏莫潤 潤屋潤身 身單力薄 薄技在身 身價百倍 倍道而行 行不踰方 方驂并路 路見不平 平淡無奇 奇才異能 能牙利齒 齒若編貝 貝闕珠宮 宮車晏駕 駕鶴西游 游騎無歸 歸正首丘 丘山之功 功蓋天下 下筆千言 言語路絕 絕后空前 前仆后繼 繼往開來 來鴻去燕 燕頷虎須 須髯如戟 戟指怒目 目見耳聞 聞融敦厚 厚古薄今 今是昨非 非同兒戲 戲蝶游蜂 蜂合豕突 突梯滑稽 稽疑送難 難乎其難 難解難分 分金掰兩 兩情相悅 悅近來遠 遠交近攻 攻苦食啖 啖以重利 利災樂禍 禍絕福連 連山排海 海底撈月 月章星句 句斟字酌 酌盈注虛 虛詞詭說 說黑道白 白面書郎 郎才女姿 姿意妄為 為裘為箕 箕山之操 操戈入室 室邇人遐 遐爾聞名 名卿鉅公 公門桃李 李白桃紅 紅爐點雪 雪兆豐年 年深日久 久慣牢成 成人之善 善罷罷休 休戚是同 同心合膽 膽大心粗 粗袍糲食 食指大動
相關謎語
“官官相護”為謎底的謎語
1.兩個官字(打一成語)
2.官官(打一成語)
發表于2023-08-29 at 11:06 沙發
官官相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