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會近視

 杭州畫室   2021-09-12 19:13   242 人閱讀  0 條評論
摘要:

近視是一個視力概念,指目光所及的范圍內看不清遠物、卻看清近物的癥狀。那么,為什么會近視遺傳。高度近視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如果父母均是高度近視,孩子高度近視的可能性就很高。眼部疾病。像白內障、睫狀

  近視是一個視力概念,指目光所及的范圍內看不清遠物、卻看清近物的癥狀。那么,為什么會近視

  遺傳。高度近視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如果父母均是高度近視,孩子高度近視的可能性就很高。

  眼部疾病。像白內障、睫狀肌痙攣等到會使晶狀體的凸度增加,造成近視。眼部疾病的危害很大,甚至會導致失明。

  體質。長時間的勞逸不當、營養不良、生活作息不規律、因體質基礎差引起的貧血等都有可能造成近視。

  環境。長時間用眼、照明環境不良、上課坐姿不當都會造成近視。縱使眼部調節能力特別強,但是長時間的近距離學習、工作,睫狀肌過度疲勞,就會出現調節性近視,不被重視,持續發展,就有可能演變成真性近視。

  飲食不當。食物里的鉻元素與近視有很大的關系,尤其是青少年,,鉻的需求量比成年人大。大量的糖和蛋白質的攝入體內會導致內鉻儲量減少和鈣的流失,眼睛晶狀體滲透壓發生變化,導致近視。

  眼睛保養的七種方法

  1、切忌"目不轉睛",自行注意頻密并完整的眨眼動作,經常眨眼可減少眼球暴露于空氣中的時間,避免淚液蒸發。

  2、不吹太久的空調, 避免座位上有氣流吹過,并在座位附近放置茶水,以增加周邊的濕度。

  3、多吃各種水果,特別是柑桔類水果,還應多吃綠色蔬菜、糧食、魚和雞蛋。多喝水對減輕眼睛干燥也有幫助。

  4、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睡眠充足,不熬夜。

  5、避免長時間連續操作電腦,注意中間休息,通常連續操作1小時,休息5-10分鐘。休息時可以看遠處或做眼保健操。

  6、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勢。保持一個最適當的姿勢,使雙眼平視或輕度向下注視熒光屏,這樣可使頸部肌肉輕松,并使眼球暴露于空氣中的面積減小到最低。

  近視7、調整熒光屏距離位置。建議距離為50-70厘米,而熒光屏應略低于眼水平位置10-20厘米,呈15-20度的下視角。因為角度及距離能降低對屈光的需求,減少眼球疲勞的幾率。

  如果你本來淚水分泌較少,眼睛容易干澀,在電腦前就不適合使用隱形眼鏡,要戴框架眼鏡。在電腦前佩戴隱形眼鏡的人,也最好使用透氧程度高的品種。

  40歲以上的人,最好采用雙焦點鏡片,或者在打字的時候,配戴度數較低的眼鏡。

  如果出現眼睛發紅,有灼傷或有異物感,眼皮沉重,看東西模糊,甚至出現眼球脹痛或頭痛,休息后仍無明顯好轉,那就需要上醫院了。

  假性近視的防治法

  (1):應用睫狀肌麻痹劑(阿托品、雙星明、托吡卡胺滴眼液、博士倫眼藥水等)滴眼散瞳,于睡前點眼一次。

  (2):堅持做眼保健操,每日3~4次。

  (3):學習或工作1~2小時后遠眺大自然景色,休息10~15分鐘,使睫狀肌松弛。

  (4):用中醫針灸、電針、氣功或熱按摩等法提高視覺神經中樞的興奮性;針灸建議針“睛明”和“球后”兩穴。

  (5):閱讀和寫字要保持與書面30厘米以上的距離和正確的姿勢;不要歪著頭看書,光線照明要適合眼睛;要勞逸結合,并注意鍛煉身體。

  正確配戴鏡方法

  首先需要到正規的眼科醫院進行醫學驗光在確保視力準確的情況下戴鏡才能起到矯正的效果,否則度數會越戴越深。

  (1):總體原則→清晰、舒適、持久閱讀

  (2):配鏡時,必須患者在場親自驗光后才行!不可以原來的眼鏡度數為準,重做一個,切記!

  (3):近視鏡配鏡原則為眼位、調節、集合功能正常的情況下最低的度數最佳的矯正視力

  (4):有散光的患者,應近視鏡和散光鏡都配(小竅門:低于75度順規生理性散光,未對視覺質量造成影響的,沒有視疲勞癥狀的可以不矯正。順規散光可以低矯,逆規、斜向散光需足矯)

  (5):裝配眼鏡時,還要注意鏡片光學中心的距離應與瞳孔間距一致;另外,鏡框應略有5度左右的向下傾斜,否則易造成單眼不適(包括眩暈)或單眼輕度模糊。

  (6):鏡片材料的選擇→①:玻璃鏡片價低、較重、易碎,但耐磨;②:樹脂鏡片價高、較輕、不易碎,但易磨損。青少年及屈光度中、高者尤為適宜后者。

  (7):近視度數發展較快的青少年可以在眼科醫生的指導下選擇配戴硬性隱形眼鏡(RGP/角膜塑形鏡)

  (8):眼位、調節功能正常的輕度近視患者只要在眼工作時戴鏡,不工作時可取下。中高度患者可長期戴鏡。

  (9):不管是戴樹脂鏡片還是戴玻璃鏡片的患者最好半年~一年復查一次,以確保所配的眼鏡適合目前的屈光狀態→這是對學生而言!!一般的患者25歲以上,可2年左右重新復查驗光一次。

本文地址:http://www.eee587.com/75782.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網友投稿文章,由 成語大全 小編編輯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