杕杜

 全唐詩大全   2021-08-22 17:41   320 人閱讀  0 條評論
摘要:

杕杜[先秦]詩經有杕[1]之杜,其葉湑湑[2]。獨行踽踽。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3]焉?有杕之杜,其葉菁菁。獨行睘睘。豈無他人?不如

  杕杜

  [先秦] 詩經

  有杕[1]之杜,其葉湑湑[2]。獨行踽踽。

  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3]焉?

  有杕之杜,其葉菁菁。獨行睘睘。

  豈無他人?不如我同姓。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

  分類標簽:

  思念詩

  【1】有杕(dì ):即“杕杕”,孤立生長貌。

  【2】杜:木名。赤棠。

  【3】湑(xǔ ):形容樹葉茂盛。

  【4】踽踽(jǔ ):單身獨行、孤獨無依的樣子。

  【5】同父:指同胞兄弟;一說同祖父的族昆弟。

  【6】比:親近。

  【7】佽(cì ):資助,幫助。

  【8】菁菁(jīng):樹葉茂盛狀。

  【9】睘睘(qióng):同“煢煢”,孤獨無依的樣子。

  【10】同姓:一母所生的兄弟。姓,生。

  作品賞析

  開篇以孤立生長的赤棠樹起興,對照流浪者的孤單。赤棠還有繁茂樹葉,蔥蔥郁郁,女主人公卻是孤苦無依、毫無慰藉,令人頓生“人不如樹”的凄涼感。

  接下來“獨行踽踽”四字獨立成句,音節凝重,顯得既厚實又有余韻。它一并交代了事件過程、人物狀態和整篇主旨,似簡實豐。寥寥四字,描繪出了一幅凄清的畫面:一位稚嫩清秀但枯瘦贏弱、塵土滿身的女子,在一條坑洼曲折的鄉間小道上獨自行走。此句未加鋪敘,但以少馭多,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

  其后,作者筆鋒轉移,由外到內,著力寫流浪女之思:“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路上風塵仆仆的行人徑直走過,對自己不聞不問,令人頓感世態炎涼。流浪女不禁想到自己的父母兄弟,他們才是無可替代的。但如今她舉目無親、孤立無援,其境遇真正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面對此情此景,女子終于承受不住,發出了長長的嘆息和怨訴:“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做焉?”

  該詩對字詞的描寫是很有功底的,例如一“嗟”字,有無奈,也有不甘。同時之后復唱四句,連問兩聲,直貫最末,使情感顯得悠長而激越。該詩所寫的境遇窘迫、舉目無親的流浪者是一位年輕的未婚女子,這就更加劇了整首詩的悲劇色彩。

  這首流浪者之歌通過一個稚嫩少女的命運,以點蓋面,真切地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現實和百姓的疾苦生活,向后世展示了一幅真實的古代難民流亡圖,給人強烈的震撼。

  【1】杕(dì):樹木孤獨貌。

  【2】杜:一種果木,又名赤棠梨。

  【3】有:句首語助詞,無義。

  【4】睆(huǎn):果實圓渾貌。

  【5】實:果實。

  【6】靡:沒有。

  【7】盬(gǔ):停止。

  【8】嗣:延長、延續。

  【9】陽:農歷十月,十月又名陽月。

  【10】止:句尾語氣詞。

  【11】遑(huáng):閑暇。一說忙。

  【12】萋萋:草木茂盛貌。

  【13】陟(zhì):登山。

  【14】言:語助詞,無義。

  【15】杞:即枸杞,落葉灌木,果實小而紅,可食,可入藥。

  【16】憂:此為使動用法,使父母憂。一說憂父母無人供養。

  【17】檀車:役車,一般是用檀木做的,一說是車輪用檀木做的。

  【18】幝(chǎn)幝:破敗貌。

  【19】牡:公馬。

  【20】痯(guǎn)痯:疲勞貌。

  【21】匪:非。

  【22】載:車子載運。

  【23】孔:很,大。

  【24】疚(jiù):病痛。

  【25】期:預先約定時間。

  【26】逝:過去。

  【27】恤(xù):憂慮。

  【28】卜:以龜甲占吉兇。

  【29】筮(shì):以蓍草算卦。

  【30】偕:合。

  【31】會言:合言,都說。一說“會”為聚合(離人相聚),“言”為語助詞,無義。

  【32】邇(ěr):近。

  杕杜

  [先秦] 詩經

  有杕之杜,有睆其實。王事靡盬,繼嗣我日。日月陽止,女心傷止,征夫遑止。

  有杕之杜,其葉萋萋。王事靡盬,我心傷悲。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歸止!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王事靡盬,憂我父母。檀車幝幝,四牡痯痯,征夫不遠!

  匪載匪來,憂心孔疚。期逝不至,而多為恤。卜筮偕止,會言近止,征夫邇止。

  作品賞析

  第一章“有杕之杜,有睆其實”兩句即以“興”起首,是《詩經》中常用的手法之一。這以“興”起的兩句與后邊的內容有著某種情緒的關聯:孤立的赤棠,象征著夫妻分處,彼此孤零;但孤立的赤棠尚能結出圓滾滾的果實,而分離的夫妻卻不能盡其天性,故不能不睹物而興感!

  第三句以下,則賦敘其事:“由于王家之事沒有止息,丈夫不能回家。我的孤獨時日還要延續下去。現在已是十月,一年又將過去,作為妻子的我,怎不因之而憂傷!”這四句是直敘心意,后一句則來一曲折,想像男方,現 在應該是有空閑了,可以騰出身來回家了。前三句是分離的憂傷,后一句是空想會聚的希望。前后相襯,反映其盼望團聚之殷切。

  “遑”有解為“忙”的,那么意義正好相反,征夫正在忙著,那么還不可能回家,則體現出主人公某種程度的失望與懊喪。懷念親夫感情深沉則是相同的。

  第二章與第一章結構相似,意義相近。前二句也是以“興”起。第二句的“其葉萋萋”,第五句的“卉木萋止”,如果以為時間與前章靠近,則可理解為杜葉尚未黃落,草色青青尚在,頗有“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唐無名氏《金縷衣》)的珍惜年華之意。可是現 在,王事沒有結束,丈夫難以歸來,眼看光陰虛度,青春浪擲,怎不悲傷!如果以為時間與前章離得稍遠。則可理解為一年已經過去,四季周始,春天又已來到,杜葉又現萋萋,草木又呈蔥翠,她自不免睹物興情,憂思不絕。這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之以樂景寫哀,同一手法。愁人眼中,哀景能興哀,樂景也能興哀!所以末句“征夫歸止”,并非一般的盼望,而是站在望夫石上問天的哀號:征夫啊,歸來罷!

  第三章起改用賦體。開頭兩句寫登北山、采枸杞。鄭箋云:“杞非常菜也,而升北山而采之,托有事以望君子。”孔穎達疏云:“杞木本非食菜而升北山以采之者,是托有事以望汝也。”故此兩句并非游離中心之句,而是深含懷親望夫之情。

  五、六、七三句,全為揣想之辭。“檀車”是檀木制作的役車,或者說是以檀木為輪的車。《魏風·伐檀》篇“坎坎伐檀”“坎坎伐輻”“坎坎伐輪”諸句可以印證。戍役時間那么久,想像所乘役車早已破舊,拉車的四馬也已疲困,再也不能繼續役作了。如以此為前提,則自然得出結論:征夫回家的日子不遠了。有人認為“幝幝”與“啴啴”同義,是車聲。這似乎聽到了征夫歸途中的車輪滾動的軋軋聲,疲憊四馬艱難奔跑的特特聲,它同樣反映出女方憂思勞瘁的情貌,不過想像中彼此的距離要比前說更近了。

  第四章仍用賦體。第一句兩個“匪”,是為了音節的需要,實際作用一個就行,即“匪載來”(車子沒有載著你回來)。這是前章“檀車”三句的轉折,前章以為“還遠”,而實際則朝盼暮望就是不見載著你的車子到來。這四字與后來唐宋詞中的“過盡千帆皆不是”(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同一意境。第二句則是前三章傷、悲、憂的心情的發展,傷得悲得憂得成了大病!第三句“期逝不至”是承應第一句“匪載匪來”,第四句“而多為恤”是承應第二句“憂心孔疚”。這四句集中寫憂郁、失望。而五、六、七三句又是一次轉折,在失望中又獲得一絲亮意:求卜問筮,卜筮結論一致,都說“近了”。這給失望枯干的心靈注入一絲滋潤,“征夫邇止”,這是獲得片時的安慰,寄希望于明天。

  對此詩主訴者是誰,說法頗不一致。《毛詩序》說:“杕杜,勞還役也。”這是說全詩是戍役者的口吻,是男思女。不論是女思男還是男思女,在詮釋時都會遇到一些麻煩。如說女思男,則一、二、三章的“我”就沒有男思女的解釋來得直接。如說男思女,則“女心傷止”“女心悲止”的“女”又較別扭;而三、四兩章以男方口吻去解釋,更難圓其說。變通的辦法是將寫男的方面“繼我時日”“征夫遑止”等句作為女方的猜想,或者將寫女的方面“女心傷止”“女心悲止”等句以及三、四兩章當作男方的猜想去理解以求前后統一。但兩者相較,似還以女思男較為通暢,而第三、四兩章傳統上亦從女思男角度去理解。

本文地址:http://www.eee587.com/34267.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網友投稿文章,由 成語大全 小編編輯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