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卷(quán):卷卷。卷,卷曲。
【2】阿:大丘陵。
【3】飄風:旋風。
【4】豈弟(kǎi tì):即“愷悌”,和樂平易。
【5】矢:陳,此指發出。
【6】伴奐:據鄭玄箋:“伴奐,自縱弛之意也?!眲t“伴奐”當即“泮渙”,無拘無束之貌?;蛑^讀為“盤桓”,非。
【7】優游:從容自得之貌。
【8】俾(bǐ):使。
【9】爾:指周天子。
【10】彌:終,盡。
【11】性:同“生”,生命。
【12】似:同“嗣”,繼承。
【13】酋:同“猷”,謀劃。
【14】昄(bǎn)章:版圖。
【15】孔:很。
【16】主:主祭。
【17】茀(fú):通“福”。
【18】純嘏(gǔ):大福。
【19】馮(píng):輔。
【20】翼:助。
【21】引:牽挽。
【22】則:標準。
【23】颙(yōng)颙:莊重恭敬。
【24】昂(áng)昂:氣概軒昂。
【25】圭:古代玉制禮器,長條形,上端尖。
【26】璋:也是古代玉制禮器,長條形,上端作斜銳角。
【27】令:美好。
【28】聞:聲譽。
【29】翙(huì)翙:鳥展翅振動之聲。
【30】爰:而。
【31】藹藹:眾多貌。
【32】吉士:賢良之士。
【33】媚:愛戴。
【34】傅:至。
【35】朝陽:指山的東面,因其早上為太陽所照,故稱。
【36】菶(běng)菶:草木茂盛貌。
【37】雝(yōng)雝喈(jiē)喈:鳥鳴聲。
【38】庶:眾。
【39】閑:嫻熟。
【40】不多:很多。不,讀為“丕”,大。
【41】遂:對。
卷阿
[先秦] 詩經
有卷者阿,飄風自南。豈弟君子,來游來歌,以矢其音。
伴奐爾游矣,優游爾休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似先公酋矣。
爾土宇昄章,亦孔之厚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百神爾主矣。
爾受命長矣,茀祿爾康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純嘏爾常矣。
有馮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豈弟君子,四方為則。
颙颙昂昂,如圭如璋,令聞令望。豈弟君子,四方為綱。
鳳凰于飛,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藹藹王多吉士,維君子使,媚于天子。
鳳凰于飛,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藹藹王多吉人,維君子命,媚于庶人。
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菶菶萋萋,雝雝喈喈。
君子之車,既庶且多。君子之馬,既閑且馳。矢詩不多,維以遂歌。
作品賞析
第一章發端總敘,以領起全詩?!都弛<o年》:“成王三十三年,游于卷阿,召康公從。”此詩所記,當即為此次出游。“有卷者阿”言出游之地,“飄風自南”言出游之時,“豈弟君子”言出游之人,“來游來歌,以矢其音”二句則并游、歌而敘之。這段記敘簡約而又全面,所以前人稱其“是一段卷阿游宴小記”(方玉潤《詩經原始》)。
第二、三、四章,稱頌周室版圖廣大,疆域遼闊,周王恩澤,遍于海內,周王膺受天命,既長且久,福祿安康,樣樣齊備,因而能夠盡情娛游,閑暇自得。這些稱頌歸結到一點,便是那重復了三次的“俾爾彌爾性”,即祝周王長命百歲,以便繼承祖宗功業,成為百神的祭主,永遠享受天賜洪福。
第五、六章,稱頌周王有賢才良士盡心輔佐,因而能夠威望卓著,聲名遠揚,成為天下四方的準則與楷模。這兩章是承第二、三、四章而來。第二、三、四章主要說的是周王德性的內在作用,五、六兩章主要說的是周王德性的外在影響,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第七、八、九章,以鳳凰比周王,以百鳥比賢臣。詩人以鳳凰展翅高飛,百鳥緊緊相隨,比喻賢臣對周王的擁戴,即所謂“媚于天子”。(所謂“媚于庶人”,不過是一種陪襯。)然后又以高岡梧桐郁郁蒼蒼,朝陽鳴鳳宛轉悠揚,渲染出一種君臣相得的和諧氣氛。
第十章回過頭來,描寫出游時車馬,仍扣緊君臣相得之意。末二句寫群臣獻詩,盛況空前,與首章之“來游來歌,以矢其音”呼應作結。
此篇是對周王歌功頌德的詩篇,思想上帶有局限性。但稱頌中帶有勸戒之意,所以仍有可取之處。從藝術上來說,全篇規模宏大,結構完整,賦筆之外,兼用比興,如以“如圭如璋”比賢臣之“顒顒昂昂”,以鳳凰百鳥比喻“王多吉士”、“王多吉人”,都很貼切自然,給讀者留下了鮮明的印象,同時也對后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