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車

 全唐詩大全   2021-08-22 17:33   202 人閱讀  0 條評論
摘要:

【1】牧:城郊以外的地方。【2】棘:急。【3】旐(zhào):畫有龜蛇圖案的旗。【4】建:豎立。【5】旄(máo):旗竿上裝飾牦牛尾的旗子。【6】旟(yǔ):畫有鷹隼圖案的旗幟。【7】旆(pèi)旆:旗幟飄揚的樣子。【8】悄悄:心

  【1】牧:城郊以外的地方。

  【2】棘:急。

  【3】旐(zhào):畫有龜蛇圖案的旗。

  【4】建:豎立。

  【5】旄(máo):旗竿上裝飾牦牛尾的旗子。

  【6】旟(yǔ):畫有鷹隼圖案的旗幟。

  【7】旆(pèi)旆:旗幟飄揚的樣子。

  【8】悄悄:心情沉重的樣子。

  【9】況瘁(cuì):辛苦憔悴。

  【10】彭彭:形容車馬眾多。

  【11】旂(qí):繪交龍圖案的旗幟,帶鈴。

  【12】央央:鮮明的樣子。

  【13】赫赫:威儀顯赫的樣子。

  【14】襄:即“攘”,平息。掃除。

  【15】方:正值。

  【16】華(huā):開花,詩中指黍稷抽穗。

  【17】思:語助詞。

  【18】雨(yù)雪:下雪。涂:即“途”。

  【19】遑:空閑。

  【20】啟居:安坐休息。

  【21】簡書:周王傳令出征的文書。

  【22】喓(yāo)喓:昆蟲的叫聲。

  【23】趯(tì)趯:蹦蹦跳跳的樣子。

  【24】阜螽(zhōnɡ):蚱蜢。

  【25】君子:指南仲等出征之人。

  【26】我:作者設想的在家之人。

  【27】降:安寧。

  【28】薄:借為“搏”,打擊。

  【29】西戎:古代北方少數民族。

  【30】萋(qī)萋:草木茂盛的樣子。

  【31】喈(jiē)喈:鳥叫聲。

  【32】蘩(fán):白蒿。

  【33】祁祁:眾多的樣子。

  【34】執訊:捉住審訊。

  【35】獲丑:俘虜。

  【36】薄:急。

  【37】還(xuán):通“旋”,凱旋。

  【38】玁(xiǎn)狁(yǔn):北方的少數民族。

  【39】夷:掃平。

  出車

  [先秦] 詩經

  我出我車,于彼牧矣。

  自天子所,謂我來矣。

  召彼仆夫,謂之載矣。

  王事多難,維其棘矣。

  我出我車,于彼郊矣。

  設此旐矣,建彼旄矣。

  彼旟旐斯,胡不旆旆。

  憂心悄悄,仆夫況瘁。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

  出車彭彭,旂旐央央。

  天子命我,城彼朔方。

  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昔我往矣,黍稷方華。

  今我來思,雨雪載途。

  王事多難,不遑啟居。

  豈不懷歸,畏此簡書。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

  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既見君子,我心則降。

  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

  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執訊獲丑,薄言還歸。

  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分類標簽:

  戰爭詩

  作品賞析

  《小雅·出車》這首詩,在材料的選擇上和正面描寫戰爭的詩篇有所不同,詩人緊緊抓住了戰前準備和凱旋這兩個關鍵性的典型場景,高度概括地把一場歷時較長、空間地點的轉換較為頻繁的戰爭濃縮在一首短短的詩里。

  詩人把精揀出的點兵建旗、伐玁狁、征西戎、凱旋歸來獻俘虜等主要情節巧妙組合,一統紛雜頭緒,構筑成篇,并選取不同角度敘述,以主帶次。既有條不紊地展現事件發展全過程,又避免了羅列事件之弊。這種結構使詩章布局嚴整,凸顯主題的同時使詩歌曲折動人。

  詩的前三章描寫戰前準備的情況,在細部刻畫上均采用了畫面的描繪與心理暗示相疊加的技法。第一章說“我出我車,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謂我來矣”,以“出車”“到牧”“傳令”“集合”四個在時空上逼近,時間上極具連貫性的動作,烘托出一個戰前緊急動員的氛圍。末二句又以“多難”和“棘”二詞暗示出主帥和士卒們心理上的凝重和壓抑。第二章則以蒼穹下林立的“旐”“旄”“旂”“旟”之“旆旆”,寫軍行至“郊”的凜然氣勢。末了又以“悄悄”“況瘁”寫在開赴前線的急行軍中士兵們焦急緊張的心理。第三章以“出車彭彭、旂旐央央”再敘軍容之盛。在正確地部署了戰斗的同時,用“赫赫”及“襄”暗示出作者對贏得這場戰爭的自信。

  這里所采用的描寫技法,使前三章既有恢宏廓大的郊牧誓師、野外行軍之壯觀,又有細致入微的人物心理活動,做到了整體與細節、客觀與主觀的巧妙組合。

  詩的后三章跨越了詩歌在敘事空間上的先天不足,略過戰爭的具體過程,直接描寫凱旋歸來的情景。在這一部分里詩人避實就虛,頗具戲劇性地運用了類似現代電影“蒙太奇”的手法,把讀者的注意出人意料地從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中拉向“黍稷方華”的初出征時,進而通過今昔對比(“昔我往矣”“今我來思”)所產生的時空錯位,和從“雨雪載涂”走到“春日遲遲”的漫長歸途,引導著讀者用想像去填補對戰事的漫長與艱苦之認識。家中之人從“未見君子”之“憂心忡忡”到“既見”之喜悅安心的轉變,更是施展想像,從另一側面寫出了人們對戰事的關注與飽受其苦的心態。最后,很自然地引出對凱旋的由衷高興和對主帥的贊美。從表面看,這種避實就虛的寫法似乎是舍本逐末,但由于其中滲透了參戰者從憂到喜的深刻而細微的心理變化,而使得這些看似“閑筆”的場景描寫成為詩中人物心靈和情感的背景或外化,比正面的描寫更感人、更細膩。

  詩歌的空間構成頗有妙處。全詩共描繪了受命點兵、建旗樹幟、出征北伐、轉戰西戎、途中懷鄉、得勝而歸六個不同時空的畫面,詩人將這些并無緊密聯系的場景、情節借助情感的抒發糅合、貫通,展開一幅真實、廣闊的古時征戰圖。

  此外,詩人吸收了民歌成句入詩,語言上有質樸自然之氣,意境中具情景交融之美。

本文地址:http://www.eee587.com/34145.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網友投稿文章,由 成語大全 小編編輯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