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人

 全唐詩大全   2021-08-22 17:32   296 人閱讀  0 條評論
摘要:

【1】候人:官名,是看守邊境、迎送賓客和治理道路、掌管禁令的小官。【2】何(hè):通“荷”,扛著。【3】祋(duì):武器,殳的一種,竹制,長一丈二尺,有棱而無刃。【4】彼:他。【5】其:語氣詞。【6】之子:那人,那些人。【7】三

  【1】候人:官名,是看守邊境、迎送賓客和治理道路、掌管禁令的小官。

  【2】何(hè):通“荷”,扛著。

  【3】祋(duì):武器,殳的一種,竹制,長一丈二尺,有棱而無刃。

  【4】彼:他。

  【5】其:語氣詞。

  【6】之子:那人,那些人。

  【7】三百:可以指人數,即穿芾的有三百人;也可指芾的件數,即有三百件芾。

  【8】赤芾(fú):赤色的芾。芾,祭祀服飾,即用革制的蔽膝,上窄下寬,上端固定在腰部衣上,按官品不同而有不同的顏色。赤芾乘軒是大夫以上官爵的待遇。

  【9】鵜(tí):即鵜鶘(hú),水禽,體型較大,喙(huì)下有囊,食魚為生。

  【10】梁:伸向水中用于捕魚的堤壩。

  【11】濡(rú):沾濕。

  【12】稱:相稱,相配。

  【13】服:官服。

  【14】咮(zhòu):禽鳥的喙。

  【15】遂:遂意。一說終也,久也。

  【16】媾(gòu):寵愛。一說婚配,婚姻。

  【17】薈(huì):薈(huì)、蔚,云霧迷漫的樣子。

  【18】朝:早上。

  【19】隮(jī):同“躋”,升,登。

  【20】孌(luán):婉、孌(luán),柔順美好的樣子。

  【21】季女:少女。此指候人的幼女。

  【22】斯:語助詞。

  侯人

  [先秦] 詩經

  彼候人兮,何戈與祋。彼其之子,三百赤芾。

  維鵜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稱其服。

  維鵜在梁,不濡其咮。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薈兮蔚兮,南山朝隮。婉兮孌兮,季女斯饑。

  作品賞析

  此詩第一章是用賦的手法,將兩種不同的人兩種不同的遭際進行了對比。前兩句寫“候人”,后兩句寫“彼子”。

  “候人”的形象是扛著戈扛著祋,顯示出這位小吏,扛著武器,在道路上執勤的辛苦情貌。

  “彼子”的形象是佩戴著三百赤芾。“彼其之子”,《鄭箋》解為“是子也”,用現代漢語說,即“那個(些)人”,或更輕蔑一些呼為“他(他們)那(那些)小子”。“三百赤芾”如作為三百副赤芾解,則極言其官位高、排場大、生活奢靡。如真是有三百副赤芾的人,則其人(“彼子”)不是一般的大官,而是統率大官的頭頭,即國君。如以此章而言,刺共公之說較為貼切;但從下幾章內容看,則又是指一般的權要顯貴更為貫順統一。

  這四句沒有作者的直接評語以明其愛憎,然愛憎之情已蘊于敘述之中。“何戈與祋”,顯出其職微官小、勤勞辛苦,寄予一片同情;“三百赤芾”,則無功受祿位、無能得顯貴,譴責、不滿之情已溢于言表。此章可以說是全篇的總綱,下面諸章就在此基礎上展開,進一步抒發感慨,以刺“彼子”為主。

  第二、三章改用“比”法;前二句是比喻,后兩句是主體,是正意所在處。

  鵜鶘站在魚梁上,只須頸一伸、喙一啄就可以吃到魚,不必入水,不必沾濕翅膀。所以然者,是由于地位特殊,近水魚梁乃可不勞而獲。后兩句直指“彼子”,言其“不稱其服”。服者,官階的標志也。身服高品赤芾,享受種種特權,但無才無能,無功受祿,無勞顯榮,與鵜鶘站在魚梁上伸脖子吃魚相類。

  第三章再深一層:說鵜鶘不僅不沾濕翅膀,甚至連喙也可以不沾濕就可以吃到魚。因為有的魚有時會躍出水面,有的魚會跳到壩上。這樣站在壩上的鵜鶘就可連喙都不濕,輕易地攫取到魚兒。而后兩句寫到“彼子”也深一層,不僅不勞而獲,無功受祿,在男女婚姻上也毫不負責,違背社會公認的倫理準則,任意拋棄他的妻妾。

  第二章“不稱其服”,從表里不一,才位不配上著筆譏刺;第三章“不遂其媾”則深入到內里,從品性上進行揭露譴責。

  第四章又改用起興手法。前兩句以寫景起興——天色灰蒙陰暗,這是南山上朝云升騰。這句起興與后面的敘事有著某種氛圍或情緒上的聯系:一個美貌的少女竟被遺棄在外受饑挨餓,如此慘象,目不忍睹,天地昏沉,無處尋找光明。“季女斯饑”與“薈兮蔚兮”正相映相襯。“婉”“孌”都是美的褒贊,與“斯饑”形成強烈的反差,引起人們的同情。反過來也對造成這悲劇、慘景的惡勢力表示強烈的憎惡。有人認為這“季女”就是前邊“候人”之女,被強占又被拋棄,也可通。

  但對這第四章還有別解。王夫之在《詩廣傳》中把“薈”“蔚”“婉”“孌”都作為人品的比喻語。“薈”“蔚”是比忽興、忽止,忽合、忽離,無堅定操守,專以蒙騙取得信任,巧取豪奪這類行為。“婉”“孌”是比言辭急切而不凌弱,自我約束而去取不逾越本分,嚴于操守、感情專一這類行為。前者比昏君佞臣,后者比英主賢臣。同時王夫之又將薈、蔚、婉、孌當作“比”法去理解。這與《毛詩序》所說刺曹共公“遠君子而好近小人”的觀點是一致的。

  這四章賦比興手法全用上,由表及里,以形象顯示內涵,同情候人、季女,憎惡無德而尊、無才而貴的當權官僚;對高才沉下僚,庸俗居高位的現實盡情地揭露譴責。

本文地址:http://www.eee587.com/34131.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網友投稿文章,由 成語大全 小編編輯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