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覃

 全唐詩大全   2021-08-22 17:27   228 人閱讀  0 條評論
摘要:

【1】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紅色,莖可做繩,纖維可織葛布,俗稱夏布,其藤蔓亦可制鞋(即葛屨),夏日穿用。【2】覃(tán):本指延長之意,此指蔓生之藤。【3】施(yì):蔓延。【4】中谷:山谷中。【5】維:發語助

  【1】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紅色,莖可做繩,纖維可織葛布,俗稱夏布,其藤蔓亦可制鞋(即葛屨),夏日穿用。

  【2】覃(tán):本指延長之意,此指蔓生之藤。

  【3】施(yì):蔓延。

  【4】中谷:山谷中。

  【5】維:發語助詞,無義。

  【6】萋萋:茂盛貌。

  【7】黃鳥:一說黃鸝,一說黃雀。

  【8】于:作語助,無義。于飛,即飛。

  【9】集:棲止。

  【10】喈(jiē)喈:鳥鳴聲。

  【11】莫莫:茂盛貌。

  【12】刈(yì):斬,割。

  【13】濩(huò):煮。此指將葛放在水中煮。

  【14】絺(chī):細的葛纖維織的布。

  【15】綌(xì):粗的葛纖維織的布。

  【16】服:穿。

  【17】斁(yì):厭倦。

  【18】言:一說第一人稱代詞,一說作語助詞。

  【19】師氏:類似管家奴隸,或指保姆。一說女師。

  【20】歸:本指出嫁,亦可指回娘家。

  【21】薄:語助詞,或曰為少。

  【22】污(wù):洗去污垢。

  【23】私:貼身內衣。

  【24】澣(huàn):浣,洗。

  【25】衣:上曰衣,下曰裳。此指外衣,或曰為禮服。

  【26】害(hé):通“曷”,盍,何,疑問詞。

  【27】否:不。

  【28】歸寧:出嫁后回家慰安父母,或出嫁以安父母之心。寧,安也,謂問安也。

  葛覃

  [先秦] 詩經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莫莫。是刈是濩,為絺為綌,服之無斁。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污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歸寧父母。

  作品賞析

  人們常愛用“多義性”來解說詩意,這其實并不準確。“詩言志,歌永言”(《尚書·堯典》)。當詩人作詩以抒寫情志之時,其表達意向應該是明確的,不可能存在迥然不同的多種含義。但是,詩人用以表達情志的詞語,卻往往是多義的。倘若在詩之上下文中,那多種含義均可貫通,說詩者就很難判斷,究竟何義為作者所欲表達的“原意”了。為了不至過于武斷,人們只好承認,那首詩本有著“多種含義”。

  《葛覃》所遇到的也正是這樣一個難題。這首詩的主旨,全在末章點示的“歸寧父母”一句。然而“歸”在古代,既可指稱女子之出嫁,如《周南·桃夭》的“之子于歸”;又可指稱出嫁女子的回返娘家,如《左傳·莊公二十七年》記“冬,杞伯姬來,歸寧也”。所以,《毛詩序》定此詩為贊美“后妃”出嫁前“志在女工之事,躬儉節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師傅”的美德,其出嫁可以“安父母,化天下以婦道也”;而今人余冠英等則以為,這是抒寫一貴族女子準備歸寧(回娘家)之情的詩。二者對主旨的判斷相去甚遠,但在詩意上又均可圓通。究竟取“出嫁”說好,還是“回娘家”說好,也實在無法與詩人對證,只能留下一個懸案。

  不過,不管此詩的抒情主人公是德堪為范的待嫁女還是返回娘家的新嫁娘,她此刻正處在喜悅而急切的企盼之中則毫無疑問。

  全詩分三章,展現出的是跳躍相接的三幅畫境。首章似乎無人,眼間只見一派清碧如染的葛藤,蔓延在幽靜的山溝;然而這幽靜的清碧,又立即為一陣“喈喈”的鳴囀打破,抬眼一看,原來是美麗的黃雀,在灌木叢上啁哳。這“無人”的境界只是作者營造的一種畫境,在那綠葛、黃雀背后,還有一位喜悅的女主人公,在那里顧盼、聆聽。次章終于讓女主人公走進了詩中,但那身影卻是飄忽的:剛看到她彎腰“刈”藤的情景,轉眼間又見她在家中“濩”葛、織作了。于是那萋萋滿谷的葛藤,又幻化成一匹匹飄拂的葛布;而女主人公,則已在銅鏡前披著這“絺綌”,正喜孜孜試身。那一句“服之無斁”,透露著辛勤勞作后無限的快慰和自豪。三章的境界卻又一變,詩行中多了位慈祥的“師氏”。她似乎在傾聽,又似乎在指點,因為她的女主人,此刻正央求她告知急需澣洗的衣物。“害澣?害否?歸寧父母”——那便是情急的女主人公,帶著羞澀和抑制不住的喜悅,終于向師氏透露的內心的秘密。這里終于透露出,這位女主人公,原來是一位急切待“歸”(出嫁或者回娘家)的新人。這樣,前兩章的似斷似續,山谷中葛藤、黃雀的美好春景,和“刈濩”、織作的繁忙勞動,就不僅傳達著女主人公期盼中的喜悅,而且表現著一種熟習女工、勤勞能干的自夸自贊了。這樣的女子,無論是嫁到夫家還是回返娘家,都是足以令夫家愛憐并帶給父母莫大安慰的。

  在中國的傳統中,對女子的要求從來是嚴苛的。所謂“婦德、婦言、婦功、婦容”,便是古代的男子世界所強加給女子必須習練的“婦教”。其要在于規定女子必須“貞順”、“婉媚”和勤于絲麻織作之勞,老老實實作男子的附庸和婢妾,若非如此,便不配為人之婦。此詩所表現的,便正是一位“待歸”女子勤于“婦功”的情景。

本文地址:http://www.eee587.com/34061.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網友投稿文章,由 成語大全 小編編輯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