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不老的意思,長生不老造句,長生不老的近義詞,長生不老決
?長生不老,漢語成語,拼音是cháng shēng bù lǎo,原為道教的話,指永生、不死、不滅、不老;后也用作對年長者的祝愿語。出自《太上純陽真君·了三得一經》。
長生不老,出處解釋和例句
長生不老拼音:
「cháng shēng bù lǎo」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長生不老解釋:長生不老的意思
長生:永生。原為道教的話,后也用作對年長者的祝愿語。
謂通過修煉以達到生命長存,永不衰老。是古代道教方術追求的目標。
后也用為祝壽之語。
長生:永久生存;壽命很長。
不:無,沒有。
老:死的婉詞。
長生不老出處:
《太上純陽真經·了三得一經》:“天一生水,人同自然,腎為北極之樞,精食萬化,滋養百骸,賴以永年而長生不老。”
長生不老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指長久生存,永不衰老。
長生不老例句:長生不老造句
《太上純陽真經·了三得一經》:“天一生水,人同自然,腎為北極之樞,精食萬化,滋養百骸,賴以永年而長生不老。”
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三折:“忍之一字豈非常,一生忍過卻清涼,常將忍字思量到,忍是長生不老方。”
元·馬致遠 《黃粱夢》第一折:“出家人長生不老,煉藥修真,降龍伏虎,到大來悠哉也呵。”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五回:“朕建高臺峻閣,欲與神仙往來,以求長生不老之方。”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一回:在市廛中學人禮學人話,朝餐夜宿,一心里訪問佛仙神圣之道,覓個長生不老之方。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藍橋記》逍遙自在,超為上仙。正是:玉室丹書著姓,長生不老人家。
天一生水,人同自然,腎為北極之樞,精食萬化,滋養百骸,賴以永年而長生不老。 唐·呂巖·《太上純陽真經·了三得一經》
朕建高臺峻閣,欲與神仙往來,以求長生不老之方。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一百零五回
中間一千二百株,層花甘實,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舉飛升,長生不老。 明·吳承恩·《西游記》·五回
不獨藝術為然,我們的文化的全體也是這樣,好象吃了長生不老的金丹似的。 近代·聞一多·《〈女神〉之地方色彩》
古老傳說中的仙丹妙藥,據說能讓人長生不老,但這終究只是人們的美好愿望罷了。
在許多古代文明中,帝王將相為了追求長生不老,不惜花費巨資和精力去尋找各種神秘的方法。
長生不老近反義詞
長生不老的近義詞:長生久視、長生不死、萬壽無疆、長命百歲
長生不老的反義詞:與世長辭、英年早逝、一命嗚呼、命在旦夕、行將就木
長生不老相關傳說
1、秦始皇出于對獲得長生夢寐以求,為了實現自己的不死的夢想,派了徐福率領上千名童男童女,去東海為他尋求不死仙藥。結果,不死仙藥沒有取得,徐福等人也消失得無影無蹤。后來,有個方士說能為秦始皇煉制不死丹藥,秦始皇信以為真,花了大量人力物力請方士為自己煉制不死仙藥,結果,秦始皇被騙,方士被殺。秦始皇追求長生的事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受到秦始皇的影響,漢武帝也重蹈了覆轍,他派人用銅修建了高三十丈,周長為一丈七的承露盤,據說用此承露盤接收來的承露混合玉屑服用可以實現人的長生。同樣的結果,漢武帝也以失敗而告終。
秦始皇實踐長生的行動雖然沒有取得成功,但其影響卻不小,世間因為他的這次行動流傳了很多關于長生不老藥的傳說。有人說服用金丹可以長生;有人說吃了人生果可以長生;還有人認為吃了云母片可以長生等。正因為有了這些傳說,我國才有很多位皇帝:如隋煬帝楊廣、唐憲宗李純、唐穆宗李恒、以及明世宗朱厚熜等人,皆因服用含有汞鉛的長生不老藥——“金丹”中毒而未盡天年。
3、在彭祖的傳說中,據說彭祖活了800年,只因對年輕的妻子說了不死的秘密,被閻王爺用朱筆勾了名字。
4、《圣經》中,亞當活了930 歲,130歲時還生了兒子塞特,之后又活了800歲。他的塞特在807歲時還生兒育女,前后活了912歲。
長生不老成語故事
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喜歡求仙問道,他潛心鉆研,四處派人打聽返老還童之術,訪尋長生不老之藥,一天一個白發老翁求見,說有返老還童之術,劉安認為老漢不可能有法術,就打發他走,只見一眨眼功夫,老漢就變成了兒童。
長生不老決
李青云《長生不老秘訣》
其總訣曰:
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叩齒三十六,兩手抱昆侖。
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微擺撼天柱,赤龍攪水津。
鼓漱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
閉氣搓手熱,背摩后精門。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
左右轆轤轉,兩腳放舒伸。叉手雙虛托,低頭攀足頻。
以候神水至,再嗽再咽吞。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
咽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河車搬運訖,發火遍燒身。
邪魔不敢近,夢寐不能昏。寒暑不能入,災病不能侵。
子后午前作,造化合乾坤。連環次第轉,還返是良因。
其贊效歌曰:
熱擦涂津美面容,掌推頭擺耳無聾。
高攀兩手全除戰,捶打疼酸總不逢。
摩熱腳心能健步,掣抽是免轉筋功。
拱背治風名虎視,呵呼五臟病都空。
閉目冥心坐
夫閉目者,所以養神也。冥心者,所以斂妄念也。法當盤膝而坐,緊閉雙目,內觀其心,使一切雜念都歸冥滅,靈臺朗澈,普照通明。坐時下用厚墊,頭須持正,脊須豎直,全身四空,不倚不靠。尾閭應端正,不可偏欹,是為至要。
握固靜思神
握固者,固握其雙拳也。固握雙拳,所以斂其氣也,此閉關卻邪之無上妙法也。法當將左右雙拳握得緊緊,手心向天,手背向地,而加諸膝頭之上,使全身持平端正,以靜其心而驅除一切雜念,以凝思存神為主。
叩齒三十六
叩齒者,所以去心火也,所以集體中之神而使之凝聚也。法當將上下牙齒連叩三十六次,使微微作聲。但不可行之過急、叩之急響,以徐緩輕微為主。蓋過急則損神,極響反足以動其心中之火,無益者也。宜留意之。
兩手抱昆侖
昆侖云者,喻頭也。蓋昆侖為山中之主,而頭為人身之主也。法當以兩手互叉,左右十指互間,緊緊叉住,抱持后腦,掌心貼置耳根,拇指向下,兩肘屈成三角,肘平于肩,如是微微呼吸,踵九息而止。呼吸之際,宜極緩極微,不宜有聲,有聲則氣散矣。其所以須以兩手抱頭者,亦無非斂氣之意也。
左右鳴天鼓
所謂天鼓者,即左右兩耳聰門也。鳴者,以手指叩之作聲也。鳴之所以使耳聰而外魔不易侵也。法當以兩指平置耳門,壘食指于中指之上,作力下彈,務使耳門上發極宏亮之聲音。左右各彈二十四下,先左后右,共彈四十八下而止。
二十四度聞
夫耳之門,即命之門也。二十四之數,暗按無極、兩儀、四象、八卦、九官之數,即二十四氣也。耳門左右各一,故須各鳴二十四度也。蓋欲此二十四氣遍布于耳門,使命門之根基牢固,以為延年益壽之基也。彈之極響者,清其火也。
微擺撼天柱
天柱者,即后頸骨銜接于脊梁者。微擺者,擺搖其肩也。撼天柱者,扭動其頸也。法當扭頸向左右側視,兩肩亦隨之而擺動,左右相間行之。各行二十四次,左右共四十八次。此扭頸擺肩,所以去心火而卻外魔之侵擾也。
赤龍攪水津
所謂赤龍者,即口中之舌也。舌為生津之具,津為保命之源,故舌亦可謂為命根。攪舌者,所以聚其津也。法當用舌尖抵上顎,先從左方卷向右方,更從右方卷向左方。如是頻頻卷攪,使津聚于中。但攪動時,宜徐不宜疾,否則傷源。
鼓漱三十六
鼓漱者,即聚口中之津,鼓氣使出入漱動也。三十六者,周天之數也。鼓漱三十六者,所以鼓動周天之氣完聚于身也。法將舌頭攪出之津液聚于一處,然后向前吐出至舌尖處,則收而納之,至舌根處則復吐。如此一出入則為一次,至三十六次為止。
神水滿口勻
所謂神水者,即津液也。蓋口中津液經三十六度鼓漱后,已調和勻凈而分布于滿口,此時全身之氣息亦已調和勻凈也。
一口分三咽
一口者,即一口津液也。三咽者,言一口津液分三次咽下,暗合三才之象也。
龍行虎自奔
所謂龍虎者,陰陽相喻之辭,非真有所謂龍與虎寄于身也。龍行之龍,是身中之神;虎奔之虎,是身中之氣。蓋如是聚津鼓漱,調勻咽下,則神完氣足,陰陽相交,而全身如天地之交泰矣。
閉氣搓手熱
閉氣者,使全身之氣內聚而不散于外也。搓手者,所以左右來往調脈絡也。閉氣搓手,則氣聚脈調,內邪可去,而外魔不侵矣。法當如前盤膝坐,內容來自武術丹道氣功,兩掌相合,先左上右下,向左旋摩,二十四次畢,兩掌易位,右上左下,向右旋摩,亦二十四度而畢。惟搓摩之時,宜十分用力,務使兩手心至極熱也。若不著力,手心不熱,即為無效。
背摩后精門
背摩后精門者,反手至背后而摩其精門(后腰)也。在兩手搓摩四十八度以后,手心已極熱,即將兩掌移后,緊按精門之上,左右并行搓摩,皆由外向內輪轉,行二十四度以后,即握拳緊緊,如握固靜神式,置諸膝頭之上。
盡此一口氣
氣者,人之主。盡此一口氣言者,蓋盡斂此身中之氣而聚于內之謂也。
想火燒臍輪
想火者,我意之火,非真有形之火也。想火燒臍輪者,我意想中似有火下燒臍輪也。氣既凝聚,即以心暗想,運真陽之火,下注丹田而燒之。此雖非真火,人目所不能見,而運之者則覺丹田氣暖,真似有火燒之者。至丹田火熱,急收氣斂火,還冥心坐狀。
左右轆轤轉
此轆轤轉,指肩臂而言也。先將左臂曲折,連肩向左旋轉三十六次,然后右臂亦向右旋轉三十六次。此周行血液之法也。左右七十二度之后,仍握拳緊緊還原。
兩腳放舒伸
坐行以上諸法后,為時已不暫,下肢之疲可知矣,若不調和之,必為體病,故宜放之使舒伸也。法當先將盤迭之腳放下,然后徐徐向前伸出,至舒直為度。行之不宜太疾,蓋兩腳于久困之后而驟疾伸之,則下肢之脈絡必至傷損也。
叉手雙虛托
叉手者,兩手互交,十指互間也。虛托者,言手雖不舉物而憑空上托也。法當交兩手于胸次,手背向天,然后反掌向上,用力托去,手背直對頂門。兩臂舉直后,即徐徐落下。凡一上下為一次,連行九次,仍握拳緊緊,置諸膝上。
低頭攀足頻
此運行周身筋絡血脈之法也。所謂低頭者,不僅頭顱前傾,即上體亦須略俯也。內容來自武術丹道氣功,先手指放開,兩臂伸直于前,手掌相對,徐將上體俯下,雙手即從兩旁挽入,攀住足心,使頭與尾閭成為平形,更徐徐收起。一俯一起為一次,行十二次乃止。
以候神水至
低頭攀足十二次后,即徐徐收回伸直之腳,依舊復原,盤膝而坐,冥目靜心,以候津液之至,而再行動作也。
再漱再咽吞
如前赤龍攪水法,將舌滿口擾攪,使津液聚而再如法鼓漱,如法咽下也。
如此三度畢
所謂一度者,即鼓漱三十六次,咽津三次也。三度共鼓漱百有八,而咽津三次也。
神水九次吞
行前法三度,共吞神水九次,四時五行之象寄乎其數矣。
咽下汩汩響
津何以能響?神氣鼓之也。是亦猶水不能自作浪,而風吹之以成浪也。咽津之時,必汩汩作響,何也?蓋神氣既鼓津作響,而津之所至,神氣亦至矣。上自聰門,下至丹田,中及各部,神氣無不周行,而心亦定矣。
百脈自調勻
百脈之源,在于氣血,而神實主之。神不安而氣血必敗,氣血敗而百脈失調,百脈失調而全身病,死機伏矣。若能如前法行之,神與氣既周全身,血自隨之而周行無阻,如此則百骸俱舒,百脈自調矣。故曰百脈自調勻也。
河車搬運訖
河車者,道家所煉之真汞也。真汞屬水,故此引以喻神水也。所謂搬運者,即運用之使流動,亦即以上所舉鼓漱咽津諸法也。此蓋言攪津鼓漱咽津之后,精氣神流轉于周身百脈之間,渾然元氣,心定神寧也。其所謂訖者,指神氣運行一周天也。
發火遍燒身
此火非外面有形之火,而體中無形之火,即純陽真火也。燒身云者,謂純陽真火,由體內遍達全身各部,使之鍛煉其身之外官也。
邪魔不敢近
邪魔者,非必魑魅魍魎而始稱之也,凡外界一切足以害其身心者,皆邪魔稱之耳。如能依上法鍛煉,則邪魔自遠矣。
夢寐不能昏
夢寐者,妄念之機,足以昏神者也。若斂其心,自然無夢,則神亦不致昏矣。
寒署不能入
寒暑,外感也。尋常之人,寒則戰栗,暑則汗出,則外感未除,身未經鍛煉也。若行功既久,體健身強,心泰神安,內魔既祛,外感不生,則寒暑自不能入也。
災病不能侵
災病之來,內邪生之,而外魔侵之。其原實始于心神之間,或因七情六欲外感之深而疾病乘之,或以喜怒哀樂內擾之劇而病乘之,或因口腹滋味之累而至于病,此皆由人之自肇。若行此久者,既無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則疾病自無由而生矣。
子后午前作
夫子過陽生,午過陰生。子后午前,正陰陽交媾之時、清濁初分之際。行此功者,當于此時,以取其交泰和洽之象,合乎體中神氣相交之道,而易得其用也。
造化合乾坤
乾坤者,天地也,即陰陽二氣之始判也。蓋言子后午前,善行此功,造化合于天地交泰之理,而其時最合于身心也。
連環次第轉
連環者,周而復始。次第轉者,連續不斷之意。蓋言人若于子后午前行此功,宜于一次之后,續行之也。每日周而復始,連接行六次,則心君泰然矣。
還返是良因
還返者,七還九返,道家氣功之妙道,長生不老之法門也。是者,指此種功夫也。萬事有果必先有因。得善果者必種善因,種惡因者必得惡果。此循環之理也。此句之義,以為勤行此功,而延生不老還返之道,其良因在于此,實為證道之基也。諸子悟乎?我在昔不曾云乎:“健身之道,長命之源,行此之功為多也。”
發表于2022-12-02 at 16:43 沙發
我真的長生不老
長生不老
盜墓筆記長生不老的6個人
張起靈為什么長生不老
長生不老藥
長生不老的意思
長生不老小說
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我真的長生不老 小說
長生不老造句
長生不老丹
長生不老的近義詞
四大金釵之長生不老丹
長生不老歌舞團
劉云長生不老
網游之長生不老
長生不老兮
唐僧肉長生不老
長生不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