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報怨的意思,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杭州畫室   2023-12-10 10:04   475 人閱讀  1 條評論
摘要:

以德報怨拼音:「yǐdébàoyuàn」※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以德報怨解釋:德:恩惠。怨:仇恨。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以德報怨出處:《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

以德報怨的意思,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以德報怨(拼音:yǐ dé bào yuàn)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于先秦·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論語·憲問》。

“以德報怨”(德:恩惠。怨:仇恨)用恩惠回報仇恨,指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偏正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以德報怨,出處解釋和例句

以德報怨拼音:

「yǐ dé bào yuàn」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以德報怨解釋:以德報怨的意思

德:恩惠。怨:仇恨。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用恩惠回報與別人之間的仇恨。

以德報怨出處:

先秦·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后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以德報怨”。

成語典故

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國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有人問孔子:“用恩德來報答怨恨怎么樣?”孔子聽后并沒有直接做出回答,而是反問:“如果用恩德來報答怨恨,又該用什么來報答恩德呢?”所以應該是用正直來報答怨恨,用恩德來報答恩德。故孔子主張“以直報怨”,也就是以率直、公正、坦然的態度和理性的精神對待仇怨,既不為感情所左右,也不存有私心與成見。

相對于孔子的“以直報怨”,老子則主張“以德報怨”。《老子》第63章:“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老子認為,在如何協調社會人際關系特別是如何解除矛盾、化解怨憤上,僅僅做到“善者吾善之”、“信者吾信之”是不夠的,只有做到“不善者吾亦善之”、“不信者吾亦信之”,才是真正的“德善”、“德信”,所以他主張“以德報怨”。

成語寓意

人世間有很多事情都不盡如人意,也有很多缺乏道德修養之人。要懷著一份坦蕩的胸襟、豁達的氣概去面對生活中的紛繁復雜。面對很多事情,以怨報怨、以牙還牙是解決不了問題,只會讓矛盾更加激化,使得局面更加難以控制,如此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十分復雜的,人們不但要學會以德報德,也要學會以德報怨。以德報德是理所當然,以怨報怨則會怨怨相報,無始無終。而以德報怨則體現了君子的大度與雅量,是化解冤結,最終形成以德報德和諧人生的重要策略。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以德報怨”用恩惠回報仇恨,指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偏正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以德報怨例句:

漢·司馬遷《史記·游俠傳》:“及(郭)解年長,更折年為儉,以德報怨,厚施而薄望。”

宋·崔鸚《楊嗣復論》:“君子不念舊惡,以德報怨;而小人忘恩背義,至以怨報德。”

他年紀雖輕,卻能不計前嫌地以德報怨,令人十分欽佩。

以德報怨近反義詞

以德報怨近義詞:以直報怨 以禮相待 以德報德 不念舊惡 報怨以德 隱惡揚善 感恩戴德 以直抱怨 打擊報復 忘本負義 冤冤相報

以德報怨反義詞:忘恩負義 無情無義 翻臉無情 以怨報德 恩將仇報 刻骨仇恨 孤恩負德 以德報德 倒打一耙 以眼還眼 背槽拋糞 背義負恩 報讎雪恨 結草銜環 以牙還牙

以德報怨成語接龍

以德報怨 怨聲載道 道聽涂說 說地談天 天涯地角 角立杰出 出言成章 章父薦屨 屨賤踴貴 貴耳賤目 目空余子 子夏懸鶉 鶉居鷇食 食而不化 化梟為鳩 鳩占鵲巢 巢焚原燎 燎原烈火 火上弄冰 冰凍三尺 尺寸可取 取長棄短 短吁長嘆 嘆為觀止 止渴思梅 梅妻鶴子 子子孫孫 孫康映雪 雪案螢窗 窗間過馬 馬如流水 水闊山高 高自位置 置水之清 清瑩秀澈 澈底澄清 清靜無為 為人說項 項莊舞劍 劍膽琴心 心力衰竭 竭盡心力 力盡筋疲 疲憊不堪 堪以告慰 慰情勝無 無服之喪 喪魂落魄 魄消魂散 散兵游勇 勇冠三軍 軍令如山 山寒水冷 冷灰爆豆 豆蔻年華 華封三祝 祝發空門 門無雜客 客死他鄉 鄉利倍義 義憤填胸 胸有成竹 竹罄南山 山積波委 委曲求全 全神貫注 注玄尚白 白頭偕老 老成煉達 達官知命 命世之才 才薄智淺 淺見寡聞 聞所未聞 聞一知十 十發十中 中庸之道 道而不徑 徑情直行 行之有效

以德報怨相關謎語

“以德報怨”為謎底的謎語

1.德怨(打一成語)

以德報怨典故,以德報怨瓜田里的故事

魏國邊境靠近楚國的地方有一個小縣,一個叫宋就的大夫被派往這個小縣去做縣令。

兩國交界的地方住著兩國的村民,村民們都喜歡種瓜。這一年春天,兩國的邊民又都種下了瓜種。

不巧這年春天,天氣比較干旱,由于缺水,瓜苗長得很慢。魏國的一些村民擔心這樣旱下去會影響收成,就組織一些人,每天晚上到地里挑水澆瓜。

連續澆了幾天,魏國村民的瓜地里,瓜苗長勢明顯好起來,比楚國村民種的瓜苗要高不少。

楚國的村民一看到魏國村民種的瓜長得又快又好,非常嫉妒,有些人晚間便偷偷潛到魏國村民的瓜地里去踩瓜秧。

宋縣令忙請村民們消消氣,讓他們都坐下,然后對他們說:,“我看,你們最好不要去踩他們的瓜地。”,村民們氣憤已極,哪里聽得進去,紛紛嚷道:,“難道我們怕他們不成,為什么讓他們如此欺負我們?”,宋就搖搖頭,耐心地說:,“如果你們一定要去報復,最多解解心頭之恨,可是,以后呢?他們也不會善罷甘休,如此下去,雙方互相破壞,誰都不會得到的一個瓜的收獲。”,村民們皺緊眉頭問:,“那我們該怎么辦呢?”,宋就說:,“你們每天晚上去幫他們澆地,結果怎樣,你們自己就會看到。”,村民們只好按宋縣令的意思去做,楚國的村民發現魏國村民不但不記恨,反倒天天幫他們澆瓜,慚愧得無地自容。

這件事后來被楚國邊境的縣令知道了,便將此事上報楚王。楚王原本對魏國虎視眈眈,聽了此事,深受觸動,甚覺不安,于是,主動與魏國和好,并送去很多禮物,對魏國有如此好的官員和國民表示贊賞。

魏王見宋就為兩國的友好往來立了功,也下令重重地賞賜宋就和他的百姓。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以德報怨”是我們最熟悉的一句話,通常將它理解為為人處世的準則:孔子教導我們,別人欺負你了,要用愛心去感化他,用胸懷去包容他。這樣的道德情操真的很偉大,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以德報怨”,恐怕沒有人能做到。但事實上,我們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

資料擴展:

“以德報怨”的原句出自《論語· 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原意為:一個學生問孔子:別人打我了,我用道德和教養感悟他,好不好?孔子就說,你以德報怨,那“何以報德?”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抱怨”。可見,孔子是反對“以德報怨”的,之所以出現現在的現象,可能是斷章取義地曲解。

類似名言

1、“報怨以德”或“以德報怨”:拿恩德回報仇怨。

——《道德經》六十三章:“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老子》七十九章:“是以圣人執左契,而不責于人”也是這個道理。有人把報怨以德移入此章,不僅不符合上下文意,也有篡改古書之嫌。從通行本、帛書以及上下文意來看,六十三章并無錯簡。

2、以怨報德:拿仇怨回報恩德。

——《國語.周語中》:“以怨報德,不仁。”

3、.以德報德。

——《紅日》第十六章:“他覺得在這個為難的時候,應當以德報德。”

4、以直報怨。

——《漢書.傅介子傳》:“上乃下詔:‘……平樂監傅介子……以直報怨,不煩師重。”

本文地址:http://www.eee587.com/24250.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網友投稿文章,由 成語大全 小編編輯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取消回復


表情

  1. 麥卡斯中文網
    麥卡斯中文網【站長】 @回復

    以德報怨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以德報怨的意思
    以德報怨 何以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