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報德的意思,以德報德造句
以德報德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yǐ dé bào dé,意思是用恩惠報答恩惠。
以德報德,出處解釋和例句
以德報德拼音:
「yǐ dé bào yu」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以德報德解釋:
德:恩惠。用恩惠報答恩惠。
別人用恩惠待我,我也同樣的用恩惠回報他。
以德報德出處:
《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意為:有人問:“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如何?”孔子說:“那用什么報答別人對你的好呢?應以正直回應對別人的仇恨,用恩惠報答恩惠。”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有人問孔子用恩德去酬報怨恨自己的人是否可行?孔子說:“如果對我有仇恨的人,我用恩德去酬報他,那么對我有恩德的人該如何酬報呢?因此,對我有仇恨的人,不如以適當的反擊行動對待他,對我有恩德的人,才能用善意去報答他。”
成語解釋
孔子不同意“以德報怨”的做法,認為應當是“以直報怨”。這是說,不以有舊惡舊怨而改變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堅持了正直,“以直報怨”對于個人道德修養極為重要。選自《論語·憲問》。
詞語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知恩圖報.
以德報德例句:
九公才說恐女兒國將舅兄留下,日后倘有此事,我們就去救你出來,也算“以德報德”了。(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九回)
《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禮記·表記》:“子曰:‘以德報德,則民有所勸。’”
這叫做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以德報德近反義詞
以德報德近義詞:知恩圖報 感恩戴德
以德報德反義詞:恩將仇報 以怨報德 以德報怨 忘恩負義
以德報德成語接龍
以德報德 德薄才疏 疏財尚氣 氣義相投 投傳而去 去危就安 安定團結 結駟列騎 騎馬找馬 馬上功成 成算在心 心直口快 快人快語 語笑喧呼 呼來喝去 去太去甚 甚囂塵上 上下交困 困而不學 學無常師 師出無名 名目繁多 多許少與 與民除害 害羣之馬 馬前潑水 水深火熱 熱鬧非凡 凡夫俗子 子曰詩云 云窗霞戶 戶限為穿 穿花蛺蝶 蝶粉蜂黃 黃綿襖子 子為父隱 隱然敵國 國士無雙 雙桂聯芳 芳年華月 月旦春秋 秋毫無犯 犯而勿校 校短量長 長舌之婦 婦孺皆知 知足知止 止渴思梅 梅妻鶴子 子夏懸鶉 鶉衣鷇食 食親財黑 黑漆皮燈 燈紅酒綠 綠林豪客 客死他鄉 鄉壁虛造 造謠生事 事寬即圓 圓孔方木 木公金母 母慈子孝 孝子賢孫 孫康映雪 雪窗螢火 火光燭天 天高氣清 清渾皁白 白首之心 心頭撞鹿 鹿死誰手 手高手低 低頭喪氣 氣壯如牛 牛蹄之魚 魚躍龍門 門生故舊 舊愁新恨 恨海難填 填街塞巷
類似名言
1、“報怨以德”或“以德報怨”:拿恩德回報仇怨。
——《道德經》六十三章:“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老子》七十九章:“是以圣人執左契,而不責于人”也是這個道理。有人把報怨以德移入此章,不僅不符合上下文意,也有篡改古書之嫌。從通行本、帛書以及上下文意來看,六十三章并無錯簡。
2、以怨報德:拿仇怨回報恩德。
——《國語.周語中》:“以怨報德,不仁。”
3、.以德報德。
——《紅日》第十六章:“他覺得在這個為難的時候,應當以德報德。”
4、以直報怨。
——《漢書.傅介子傳》:“上乃下詔:‘……平樂監傅介子……以直報怨,不煩師重。”
發表于2023-12-08 at 13:47 沙發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