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旗息鼓的意思,偃旗息鼓造句

 杭州畫室   2023-12-02 16:02   441 人閱讀  1 條評論
摘要:

偃旗息鼓拼音:「yǎnqíxīgǔ」※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偃旗息鼓解釋:偃:仰臥,引伸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軍時隱蔽行蹤,不讓敵人覺察。現比喻事情終止或聲勢減弱。偃旗息鼓出處

偃旗息鼓的意思,偃旗息鼓造句

偃旗息鼓(yǎn qí xī gǔ),是一則成語,最早出自《三國志·蜀書·趙云傳》裴注引《云別傳》。

該成語原意是放倒軍旗,停止擂鼓,秘密行軍,不暴露目標。后比喻休戰或無聲無息地停止活動。在句中可作謂語、定語、賓語。

偃旗息鼓,出處解釋和例句

偃旗息鼓拼音:

「yǎn qí xī gǔ」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偃旗息鼓解釋:

偃:仰臥,引伸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軍時隱蔽行蹤,不讓敵人覺察。現比喻事情終止或聲勢減弱。

放倒軍旗,停打軍鼓,指秘密行軍,不暴露目標,也指停止戰斗。比喻停止批評、攻擊等。

偃旗息鼓出處:

《三國志·蜀書·趙云傳》裴松之注引《趙云別傳》:“云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云有伏兵,引去。”

成語故事

漢中王劉備以成都作為蜀國都城,控制了西南大部。魏王曹操則以洛陽、長安一線為軸心,控制著中原及北方。陜南漢中一帶,則是蜀魏兩國反復爭奪的地區。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曹操親自率領40萬大軍來到漢水,準備與劉備決戰。諸葛亮向劉備建議:“曹軍已來到漢水,但至今還未向我發動進攻。其原因是供應40萬人馬作戰的糧草物資還沒有完全運到戰區。目前,曹軍將領張頜正在將米倉山糧草運往漢水北山存儲。如果我們現在派一支部隊奇襲北山曹營,放火燒掉曹軍糧草,必然大大動搖曹軍意志,其進攻計劃也就必然隨之瓦解。”

劉備采納了諸葛亮的建議,召集眾將領研究奇襲北山曹營的計劃。老將黃忠再三請求承擔這項任務,最后得到批準。諸葛亮派趙云和黃忠一起領兵前往。老將黃忠堅持要打頭陣,趙云只得同意負責接應。第二天拂曉,黃忠領兵偷渡漢水,來到北山。不料,魏軍大將張頜也領兵來到北山。兩軍相遇,展開了一場惡戰。

負責接應的趙云,等到中午時分,仍未見黃忠歸來,也未見北山火起,不由得心中疑慮,便帶領數十名騎兵前去偵察。但此時曹操已得知兩軍在北山交戰,便親自帶領一支步兵前來接應張頜,途中正與趙云遭遇。曹軍先頭部隊便將趙云等數十人團團圍住。趙云見曹軍人多勢眾,只得率領隨從,奮力沖出包圍圈,退回到自己的營寨中。趙云的副將張翼知道曹軍必然追擊,便建議下令緊閉寨門,以便抵御曹軍。但趙云卻對他說:“想當年長坂坡一戰,我曾單槍匹馬抵擋曹操百萬大軍。現在,我手下有數千將士,難道反而會懼怕他么?”于是,他下令:寨門照舊大開,營寨內放倒軍旗,停止擊鼓,士兵們分別埋伏在營寨內外的山溝中。布置妥當之后,趙云單槍匹馬,站立在營寨門外,等候曹軍。黃昏時分,曹操帶領步兵,追趕到趙云營寨門前。曹操遠遠嘹望,只見營寨敞開大門,蜀軍毫無動靜,只有趙云一人騎在馬背上逛來逛去,毫無懼色。曹操思忖片刻,斷定此地必有埋伏,便下令撤退。就在曹軍大部隊變換隊形時,趙云把長槍一揮,埋伏在山溝里的蜀軍突然擊鼓吶喊,沖殺過來。此時天色昏暗,曹軍弄不清蜀軍有多大兵力,不由得驚慌失措,狼狽潰逃。趙云指揮部下奮力追擊,直至漢水岸邊。曹軍因爭相逃命,不少人又落入水中淹死。

成語寓意

該成語本義是隱蔽目標,迷惑敵人。 [7]兵不厭詐,趙云帶領幾十名輕騎兵,以偃旗息鼓的方式在天快黑的時候嚇退了曹操龐大的軍隊。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硬拼是不行的,只能巧勝。趙云搞的心理戰術成功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你愿意動腦子,辦法總會比困難多。同時從曹操的角度來說。看問題一定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應該看清事物的本質。

同源成語

也作“掩旗息鼓”、“偃旗臥鼓”、“臥鼓偃旗”、“臥旗息鼓”、“鉗馬銜枚”。

成語用法

成文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賓語;比喻停止斗爭等。

此詞不能和圓滿完成劃等號。現多比喻停止批評、爭論等具有攻擊性的行動。例如明?馮夢龍、清?蔡元放《東周列國志》十七回:“公子偃乃以虎皮百余,冒(覆蓋)于馬上,乘月色朦朧,偃旗息鼓,開雩門而出。” 使用這條成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它比喻的必須是某種行動的停止。所謂停止,就是不再進行。只有已經、正在或即將進行的行動,才能停止,根本不準備進行就談不上停止。第二,停止進行的必須是某種行動。只有能夠進行的才能停止,不能進行的當然也談不上停止。不符合這兩個條件就會造成誤用。

偃旗息鼓例句:

秦顯家的聽了,轟去了魂魄,垂頭喪氣,登時偃旗息鼓,卷包而去。(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二回)

劉昫《舊唐書·裴光庭傳》:“突厥受詔,則諸蕃君長必相率而來。雖偃旗息鼓,高枕有余矣。”

李伯元《文明小史·第二一回》:“那年正想得個京察,簡放道府出來,偏偏遇著匪亂,就此偃旗息鼓的攜眷出京”。

魯迅《兩地書·致許廣平七三》:“現在見我偃旗息鼓,遁跡海濱,無從再來利用,就開始攻擊了。”

謝本書《袁世凱與北洋軍閥》:“馮部前鋒,李鳴鐘、鹿鐘麟所部,偃旗息鼓,一晝夜行軍二百二十里,于二十二日晚到達北京,孫岳打開城門迎接。”

姚扶有《情感魅力學校》:“一般人都樂于寬恕朋友,在朋友間通情達理,求同存異,而且也設身處地地為朋友著想,如果我們都能像晏君那樣把情侶作朋友去看待,是不是可以這樣說,世界上的兩性戰爭從此將偃旗息鼓呢?”

讓我軍來個欺敵之計,大開寨門,偃旗息鼓,引敵入彀。

偃旗息鼓近反義詞

偃旗息鼓近義詞:冷冷清清 偃旗臥鼓 掩旗息鼓 銷聲匿跡 鳴金收兵

偃旗息鼓反義詞:重振旗鼓 搖旗吶喊 大打出手 大張旗鼓 聲勢浩大 卷土重來 一鼓作氣 旗幟鮮明 厲行節約 大動干戈 迎風招展 轟轟烈烈 重整旗鼓 金鼓齊鳴 萬興未艾 振奮人心 排山倒海

偃旗息鼓成語接龍

偃旗息鼓 鼓舌掀簧 簧口利舌 舌端月旦 旦夕之危 危迫利誘 誘秦誆楚 楚歌四起 起根發由 由博返約 約定俗成 成城斷金 金臺市駿 駿骨牽鹽 鹽梅之寄 寄人籬下 下塞上聾 聾者之歌 歌舞升平 平地風波 波屬云委 委肉虎蹊 蹊田奪牛 牛溲馬渤 渤澥桑田 田連仟伯 伯俞泣杖 杖履縱橫 橫見側出 出丑放乖 乖僻邪謬 謬以千里 里應外合 合浦珠還 還年卻老 老淚縱橫 橫殃飛禍 禍國殃民 民脂民膏 膏澤脂香 香藥脆梅 梅妻鶴子 子虛烏有 有己無人 人多嘴雜 雜亂無章 章句之徒 徒擁虛名 名德重望 望洋興嘆 嘆老嗟卑 卑不足道 道在人為 為蛇畫足 足音空谷 谷父蠶母 母以子貴 貴不可言 言人人殊 殊涂同會 會逢其適 適情任欲 欲蓋而彰 彰往考來 來去分明 明鏡高懸 懸車束馬 馬上房子 子曰詩云 云交雨合 合二為一 一吠百聲 聲應氣求 求道于盲 盲風怪雨 雨沐風餐 餐風宿水 水土不服 服低做小 小黠大癡

典 故

《三國志?蜀志?趙云傳》中記載:在一次戰斗中,蜀將黃忠殺死了曹將夏侯淵,并奪取了戰略要地。曹操非常惱火,把米倉移到漢水旁的北山腳下,親率20萬大軍向陽平關大舉進攻。黃忠、張著商議趁夜燒劫魏軍糧草。臨行前趙云和他們約定了返回時間,過期不歸就帶兵出寨接應,正與曹操親自統率的部隊相遇。趙云同曹軍廝殺起來,把曹軍打得丟盔棄甲,救回了黃忠和張著。

曹操沒有善罷甘休,指揮大隊人馬追殺趙云,直撲蜀營。趙云的副將張翼見趙云已退回本寨,后面追兵來勢兇猛,便要關閉寨門拒守。趙云下令大開營門,偃旗息鼓,準備放曹軍進來;一面又命令弓弩手埋伏在寨內外,然后自己單槍匹馬站在門口等候敵人。

生性多疑的曹操追到寨門口,心想,寨門大開,必有伏兵,即匆忙下令撤退。就在曹操調頭后退的時候,蜀軍營里金鼓齊鳴,殺聲震天,飛箭如雨般向曹軍射擊。曹軍驚慌失措,奪路逃命,自相踐踏。趙云趁勢奪了曹軍的糧草,殺死了曹軍大批兵馬,得勝回營。

本文地址:http://www.eee587.com/22808.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網友投稿文章,由 成語大全 小編編輯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發表評論 取消回復


表情

  1. 麥卡斯中文網
    麥卡斯中文網【站長】 @回復

    偃旗息鼓
    偃旗息鼓 偃
    偃旗息鼓三國志戰略版
    偃旗息鼓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