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無二日是什么意思?天無二日的出處
天無二日,漢語成語,拼音:tiān wú èr rì,意思是天上沒有兩個太陽。舊喻一國不能同時有兩個國君;今喻凡事應統于一,不能兩大并存。出自《禮記·曾子問》。
天無二日,出處解釋和例句
天無二日拼音:
「tiān wú èr rì」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天無二日解釋:
日:太陽,比喻君王。天上沒有兩個太陽。舊喻一國不能同時有兩個國君。比喻凡事應統于一,不能兩大并存。
天無二日出處:
《禮記·曾子問》:“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
成語故事
西漢初年,劉邦稱帝后仍很尊敬父親,他每次探望父親都要行跪拜禮。隨行的官員偷偷對他的父親說:“天無二日,地無二君,他是皇上你是人臣,不能亂綱常。”劉邦父親認為有理就取消這個禮節,劉邦得知后封父親為太上皇繼續行跪拜禮。
成語用法
【語法】:主謂式;作賓語。
天無二日例句: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太公家令說太公曰:‘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今高祖雖子,人主也;太公雖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則威重不行’。”
《三國志·卷四三·蜀書·呂凱傳》:“蓋聞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是以惶惑。”
《元史·卷一·太祖本紀》:“吾聞東方有稱帝者。天無二日,民豈有二王邪。”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回:“華歆奏曰:‘天無二日,民無二王’。漢帝既禪天下,理宜退就藩服。”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回:“大夫祭足諫曰:‘不可。天無二日,民無二君。京城有百雉之雄,地廣民眾,與滎陽相等。況共叔,夫人之愛子,若封之大邑,是二君也,恃其內寵,恐有后患’。”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二十三回:“天無二日,我豈有二主哉。”
自古天無二日,夜晚的天空也絕不可能有兩個月亮。
近反義詞
近義詞:天無二日
成語接龍
天無二日 日薄虞淵 淵源有自 自出心裁 裁云翦水 水中捉月 月值年災 災難深重 重金兼紫 紫氣東來 來鴻去燕 燕岱之石 石火光陰 陰凝堅冰 冰魂素魄 魄蕩魂飛 飛短流長 長虺成蛇 蛇行鱗潛 潛光隱德 德隆望重 重規沓矩 矩步方行 行者讓路 路絕人稀 稀世之寶 寶馬香車 車馬盈門 門當戶對 對牛鼓簧 簧口利舌 舌戰群儒 儒雅風流 流離播越 越瘦吳肥 肥頭大耳 耳目一新 新益求新 新昏宴爾 爾雅溫文 文弱書生 生拽活拖 拖青紆紫 紫綬金章 章句之徒 徒托空言 言歸正傳 傳為笑談 談議風生 生氣勃勃 勃然大怒 怒發沖冠 冠履倒易 易俗移風 風雨無阻 阻山帶河 河伯為患 患難與共 共貫同條 條解支劈 劈荊斬棘 棘地荊天 天經地緯 緯武經文 文昭武穆 穆如清風 風興云蒸 蒸沙成飯 飯來開口 口中蚤虱 虱脛蟣肝 肝膽涂地 地動山摧 摧堅獲丑 丑態百出 出以公心 心腹大患 患得患失 失魂喪膽 膽裂魂飛
發表于2023-09-05 at 14:18 沙發
天無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