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面稱臣什么意思(北面稱臣南面稱孤,為什么北面稱臣)
北面稱臣,漢語成語,拼音是běi miàn chēng chén,意思是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見君主則面北,指臣服于人。出自《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北面稱臣,出處解釋和例句
北面稱臣拼音:
「běi miàn chēng chén」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北面稱臣解釋:
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見君主則面北,指臣服于人。
北面稱臣出處: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君主宜郊迎,北面稱臣。”
成語故事
原文
及高祖時,中國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陸賈賜尉他印為南越王。陸生至,尉佗魋結箕倨見陸生。陸生因進說佗曰:“足下中國人,親戚昆弟墳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棄冠帶,欲以區區之越與天子抗衡為敵國,禍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諸侯豪桀并起,唯漢王先入關,據咸陽。項羽倍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皆屬,可謂至彊。然漢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諸侯,遂誅項羽滅之。五年之間,海內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聞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誅暴逆,將相欲移兵而誅王,天子憐百姓新勞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稱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彊於此。漢誠聞之,掘燒王先人冢,夷滅宗族,使一偏將將十萬眾臨越,則越殺王降漢,如反覆手耳。”
譯文
在漢高祖剛把中國平定的時候,尉佗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為王。高祖考慮天下初定,中國勞苦,就沒有誅殺尉佗,還派遣陸賈帶著賜給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陸生到了南越,尉佗梳著當地流行的一撮錐子一樣的發髻,像簸箕一樣地伸開兩腿坐著,接見陸生。陸生就此向尉佗說道:“您本是中國人,親戚、兄弟和祖先的墳墓都在真定。而現在您卻一反中國人的習俗,丟棄衣冠巾帶,想用只有彈丸之地的小小南越來和天子抗衡,成為敵國,那你的大禍也就要臨頭了。況且秦朝暴虐無道,諸侯豪杰都紛紛而起,只有漢王首先入關,占據咸陽。項羽背叛盟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們都歸屬于他,可以稱得上是強大無比。但是漢王從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諸侯,殺死項羽,滅掉楚國。五年之間,中國平定。這不是人力所能辦到的,而是上天輔佐的結果。現在大漢天子聽說您在南越稱王,不愿意幫助天下人討平暴逆,漢朝將相都想帶兵來消滅您。但是天子愛惜百姓,想到他們剛剛經歷了戰爭的勞苦亂離,因此才暫且罷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為信,互通使臣。您理應到郊外遠迎,面向北方,拜倒稱臣,但是您卻想以剛剛建立,還沒有把人眾收攏起來的小小南越,在此桀傲不馴。倘若讓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燒毀您祖先的墳墓,誅滅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將帶領十萬人馬來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殺死您投降漢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
北面稱臣例句: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示例
追慕南越,嬰齊入侍,北面稱臣,伏聽告策。(晉·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
將軍降曹,欲安所歸呼?位不過封侯,車不過一乘,騎不過一匹,從不過數人,豈得南面稱孤哉!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
近反義詞
近義詞:俯首稱臣
反義詞:桀驁不馴,南面稱王
成語接龍
臣心如水 水軟山溫 溫情密意 意在筆前 前思后想 想望豐采 采薪之憂 憂盛危明 明公正氣 氣沖斗牛 牛蹄中魚 魚爛而亡 亡國破家 家家戶戶 戶限為穿 穿窬之盜 盜名暗世 世擾俗亂 亂首垢面 面如凝脂 脂膏莫潤 潤屋潤身 身單力薄 薄唇輕言 言不及義 義膽忠肝 肝膽披瀝 瀝血披心 心安理得 得失榮枯 枯木逢春 春去秋來 來者不善 善男信女 女中堯舜 舜日堯年 年深月久 久聞大名 名從主人 人心喪盡 盡付東流 流言惑眾 眾口如一 一介書生 生聚教養 養癰貽患 患難與共 共枝別干 干脆利落 落阱下石 石城湯池 池魚林木 木已成舟 舟水之喻 喻之以理 理不忘亂 亂墜天花 花天錦地 地崩山摧 摧折豪強 強弓勁弩 弩下逃箭 箭不虛發 發短心長 長生不老 老謀深算 算無遺策 策名委質 質非文是 是非得失 失魂蕩魄 魄散魂飄 飄洋航海 海晏河清 清風亮節 節用愛民 民有菜色 色色俱全 全民皆兵
北面稱臣南面稱孤
成語解釋:南面:面朝南;孤:皇帝、王侯的謙稱。朝南坐著,自稱孤家。指統治一方,稱帝稱王。
中國古代為什么會有南面稱孤,北面稱臣的說法?
是因為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見君主則面北,指臣服于人。而君主又稱孤,所以就是南面稱孤,北面稱臣哦
發表于2022-12-05 at 16:04 沙發
北面稱臣
為什么北面稱臣
劉邦為什么在北面稱臣
北面稱臣 虛左以待
北面稱臣什么意思
北面稱臣南面稱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