昃食宵衣什么意思?昃食宵衣與旰食宵衣的區別
昃食宵衣,漢語成語,拼音是zè shí xiāo yī,意思是入夜才吃晚飯,天不亮就穿衣起床。指勤于政務 。出自《陳文皇帝哀冊文》
昃食宵衣,出處解釋和例句
昃食宵衣拼音:
[zè shí xiāo yī]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昃食宵衣解釋:
宵,夜晚。意思是入夜才吃晚飯,天不亮就穿衣起床。指勤于政務 。
昃食宵衣出處:
南朝陳徐陵《陳文皇帝哀冊文》:“勤民聽政,昃食宵衣。”
成語用法
作謂語、定語;含褒義,用于書面語。
昃食宵衣例句:
【近義詞】宵衣旰食、夙夜不懈、握發吐哺、日理萬機
【反義詞】游手好閑、得過且過
成語接龍
昃食宵衣 衣冠濟濟 濟苦憐貧 貧嘴賤舌 舌端月旦 旦夕之間 間不容息 息怒停瞋 瞋目豎眉 眉眼高低 低首下氣 氣消膽奪 奪席談經 經天緯地 地棘天荊 荊釵布裙 裙布荊釵 釵橫鬢亂 亂七八遭 遭事制宜 宜室宜家 家長里短 短見薄識 識變從宜 宜嗔宜喜 喜笑顏開 開國元老 老弱殘兵 兵貴先聲 聲勢浩大 大快人心 心事重重 重厚寡言 言提其耳 耳不旁聽 聽而不聞 聞寵若驚 驚蛇入草 草創未就 就湯下面 面紅耳赤 赤地千里 里應外合 合浦珠還 還原反本 本支百世 世風日下 下里巴人 人約黃昏 昏頭暈腦 腦滿腸肥 肥頭胖耳 耳紅面赤 赤心奉國 國無寧日 日月經天 天高聽卑 卑辭厚幣 幣重言甘 甘之若素 素未謀面 面北眉南 南山可移 移風易俗 俗不可醫 醫時救弊 弊衣蔬食 食不暇飽 飽以老拳 拳拳盛意 意轉心回 回山倒海 海涯天角 角立杰出 出陳易新 新故代謝 謝蘭燕桂 桂子蘭孫 孫龐斗智 智小謀大
昃食宵衣與旰食宵衣的區別
宵:夜間;衣:穿衣;旰:天已晚。天不亮就穿起衣來,時間晚了才吃飯。形容為處理國事而辛勤地工作。 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飯,形容工作繁忙而勤勉 宵衣旰食,憂六宮之未安;寒心銷志,懼一物之失所。——唐. 李世民《命皇太子監國詔》
發表于2023-09-05 at 13:57 沙發
昃食宵衣
勤民聽政 昃食宵衣
昃是什么意思
昃食宵衣與宵衣旰食
昃食宵衣與旰食宵衣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