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泰山梁甫行:一作《梁甫行》,樂府《相和歌·楚調曲》名,古曲《泰山梁甫吟》分為《泰山吟》和《梁甫吟》二曲,皆為挽歌。古辭已佚。詩內容與古辭無關。
【2】八方”二句:以各地氣候不同起興,引出下文邊海人民生活特別貧困的感慨。八方:東、南、西、北四方和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隅,合稱八方,這里泛指各地。
【3】氣:氣候。
【4】千里:喻各地相距遙遠。
【5】殊風雨:風雨甚不相同。
【6】劇哉:艱難啊。
【7】寄身:居住,生活。草野:野外、原野。
【8】妻子:妻子和兒女。
【9】象禽獸:形容極其貧困落后的非人生活。
【10】行止:行動和休息,泛指生活。林阻,山林險阻的地方。
【11】柴門:以柴木為門,喻居處窮困。這句感嘆邊海民居處荒涼,很少有人來往。
【12】翔:這里是形容孤兔之類在邊海民住處竄來竄去,極其自在,竟像鳥兒在空中任意飛翔一樣。
泰山梁甫行
[魏晉] 曹植
八方各異氣。
千里殊風雨。
劇哉邊海民。
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獸。
行止依林阻。
柴門何蕭條。
狐兔翔我宇。
作品賞析
《泰山梁甫行》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邊海農村的殘破荒涼景象,表現了作者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
“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是“劇哉邊海民”的襯托。各地的情況雖然不同,但最艱難困頓的要數“邊海民”了。“寄身”三句,實寫“邊海民”的悲慘生活。他們沒身于“草野”,過著非人的生活。生吞活剝,巢息穴居,所以說“象禽獸”;他們不敢出來,怕被人發現、抓走,每天就鉆在山林里邊所以說“行止依林阻”。一個“依”字把逃民們的實際活動和恐懼心理都表現出來了。他們要靠在林中采集食物而存活,要靠險阻的坳壑以藏躲,他們怕暴露行跡,白天足不出林莽,黑夜也不敢明火高聲“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是全詩的精華所在。逃民們每日出沒在山林之中與狐兔爭食爭住,而自己原來的家園卻因為無人居住,反而變成狐兔們的自由跳踉縱情嬉戲的王國,非常可悲的現實。這兩句擴大了全詩的內涵,它不僅使人想見逃民們的傷心落淚,而且使人看到生產凋敞,村落蕭索的更廣闊的社會圖畫;也擴大了全詩的境界,前三句是詩人眼中的情景,這兩句是詩中人心里的想像。有此一筆,使短短的八句詩多了一層波折,添了一組形象,是以少馭多的佳構。可惜這一點歷來被人忽略,以為這兩句也是狀“邊海民”慘苦生活的,與前三句配合,寫住處的荒涼;試想,已與禽獸混跡的“邊海民”對“狐兔翔我宇”又何居嘆哉。結果使詩的內容和形象頓然減色,因而對這首詩并不是寫“邊海民”,而是寫逃到“邊海”之“民”的,也就未能理解。
曹植曾在《諫伐遼東表》中勸曹叡“省徭役薄賦斂,勤農桑”,至此又以他的詩歌直接為民生疾苦而呼吁。建安詩人反映下層人民生活的題材極少,因而這首詩就更為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