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結發:指男女成年時。古代男子年20束發加冠,女子年15歲束發加笄,表結發。
【2】嬿(yàn)婉:兩情歡合。
【3】及:趁著。
【4】懷遠路:想著出行的事。“往路”一作“往路”。往:去,上。
【5】夜何其:語出《詩經·庭燎》:“夜如何其?”是說“夜晚何時?”其(jī),語尾助詞。
【6】參(shēn):星名,每天傍晚出現于西方。
【7】辰:星名,每天黎明前出現于東方。參辰:宿。
【8】辭:辭別,分手。
【9】行役:即役行,指奉命遠行。
【10】生別:即生離。
【11】滋:益。多。
【12】愛:珍重。
【13】春華:青春。比喻少壯時期。
【14】來歸:即歸來。
留別妻
[漢] 蘇武
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
征夫懷遠路,起視夜何其?
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
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
握手一長嘆,淚為生別滋。
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
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分類標簽:
愛情詩
思念詩
作品賞析
此詩為蘇武出使匈奴時為離別妻子而作。開頭四句從夫妻平時恩愛敘起,說明自結為夫妻之后,兩相恩愛,從無猜疑,這樣就為離別與相思,做了鋪墊。三四兩句,雖未明言離別,但從歡娛燕婉,僅有今夕的描寫中,已透出夫妻即將分別的信息。既然夫妻在一起的時間不多了,良辰在于今夕,這短暫的時光就特別可貴,從惜時寫惜別,雖未明言離別而離思已滿。開頭四句,委婉含蓄地寫出了夫妻離別的凄苦。
“征衣懷往路”以下四句,敘述將要分別的景物。“征夫”乃作者自指,“往路”即去匈奴之路。此時作者王命在身,奉命使北,不得不割舍夫妻之情。也可能是王命急宣的緣故,詩人需要夙夜起身,故起觀夜色,惟恐誤了行程。仰觀天際,看到參星與辰星皆已隕落,天色將曙,此時應踏上征途,別妻遠行了。“行役在戰場”以下四句,正面摧寫夫妻離別。首句點明去路,“戰場”指匈奴統治之地,自秦至漢,匈奴成了北地主要的邊患,可以說是個古戰場,所以李白《戰城南》云:“秦家筑城備胡處,漢家還有烽火燃。”不過這次蘇武使匈奴,并不是到這個古戰場上去與匈奴打仗,而是因“送匈奴使留在漢者”,此處露出了偽托的馬腳。既然去路是如此遙遠,不管行役作戰也好,出使也好,夫妻再相見是無有定期的,想到這里,夫妻之間惟有握手長嘆,淚滿衣襟,有不勝臨歧之痛。
結尾四句,是臨行前對妻子的勸勉安慰與叮嚀。詩人勸妻子珍惜自己的青春年華,不要忘記夫妻間平日的歡樂與燕婉。最后兩句,表示自己的愛情生死不渝。只要活著一定回來與妻子團聚,如果死在戰場,就懷著相思之情長眠地下。結尾的生歸死思,正與開頭的“恩愛兩不疑”相映襯,相呼應,既沉痛,又悲壯。